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4-15页 |
一、马克思休闲观的源起及形成 | 第15-24页 |
(一)休闲概念解读 | 第15-17页 |
(二)马克思休闲观的来源 | 第17-20页 |
1.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劳逸结合思想 | 第17-18页 |
2.实践来源:对资本家剥夺工人休闲权的批判及其个人的休闲生活 | 第18-20页 |
(三)马克思休闲观的形成 | 第20-24页 |
1.少年时期:在职业理想的确立中萌芽 | 第21页 |
2.青年时期: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与生活的异化中初步形成 | 第21-22页 |
3.中老年时期:在阐述自由时间思想中渐趋成熟 | 第22-24页 |
二、马克思休闲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 第24-33页 |
(一)马克思休闲观的主要内容 | 第24-30页 |
1.休闲的前提是拥有充足的自由时间 | 第24-25页 |
2.休闲消费的异化是休闲异化的直接表现 | 第25-27页 |
3.休闲的实现在于劳动与休闲的内在统一 | 第27-28页 |
4.休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28-30页 |
(二)马克思休闲观的基本特征 | 第30-33页 |
1.时间性与权利性相联结 | 第30-31页 |
2.主体性与客体性相协调 | 第31页 |
3.人文性与价值性相结合 | 第31-32页 |
4.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 | 第32-33页 |
三、马克思休闲观对大学生休闲生活的启示 | 第33-43页 |
(一)坚持学习与休闲的内在统一 | 第33-36页 |
1.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 | 第34页 |
2.休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补充形式 | 第34-35页 |
3.科学规划休闲时间是提高休闲生活质量的前提 | 第35-36页 |
(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休闲能力 | 第36-39页 |
1.提高休闲认知,树立科学休闲观 | 第37页 |
2.培养个人兴趣,选择发展性活动 | 第37-38页 |
3.增强个人素质,提高休闲能力 | 第38-39页 |
(三)增加休闲文化消费,培养人文品格 | 第39-43页 |
1.树立“有理有利有节”的休闲消费观 | 第39-40页 |
2.提高休闲消费的审美与鉴别,增加休闲文化消费 | 第40-41页 |
3.在休闲文化消费中提升个人修养,培养健全人格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