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5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3-15页 |
一、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 第15-22页 |
(一)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 第15-18页 |
1.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和拓展,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 | 第15-16页 |
2.世界又一轮科技革命不断深化,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 | 第16-17页 |
3.国际上唱衰中国论调不断,话语权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 | 第17-18页 |
(二)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 | 第18-22页 |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诸多问题 | 第18-19页 |
2.经济新常态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新挑战 | 第19-20页 |
3.全面对外开放使各种错误思潮暗流涌动 | 第20-22页 |
二、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2-33页 |
(一) 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 | 第22-24页 |
1.“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 第22-23页 |
2.意识形态工作涉及“五个事关” | 第23-24页 |
(二) 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 | 第24-26页 |
1.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 | 第24-25页 |
2.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 第25-26页 |
(三) 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立场 | 第26-27页 |
1.意识形态工作要讲党性 | 第26页 |
2.意识形态工作要讲人民性 | 第26-27页 |
3.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 第27页 |
(四) 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方针 | 第27-29页 |
1.“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 第27-28页 |
2.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 | 第28-29页 |
3.以“网上舆论工作”为重中之重 | 第29页 |
(五) 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方法 | 第29-33页 |
1.吐故纳新:总结经验并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 第30-31页 |
2.放眼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第31-32页 |
3.力量整合: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 | 第32-33页 |
三、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鲜明特征 | 第33-39页 |
(一) 高屋建瓴的战略视野 | 第33-34页 |
1.胸怀大局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 | 第33页 |
2.把握大势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保障 | 第33-34页 |
3.着眼大事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 | 第34页 |
(二)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 第34-36页 |
1.高度关注人民的精神需求 | 第34-35页 |
2.努力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 | 第35-36页 |
(三) 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 | 第36-37页 |
1.敏锐的问题预见性 | 第36页 |
2.有效的现实针对性 | 第36-37页 |
(四) 注重意识形态的话语创新 | 第37-39页 |
1.易于理解的语言范式 | 第37-38页 |
2.敢于创新的话语表达 | 第38-39页 |
四、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39-47页 |
(一)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39-42页 |
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 第39-40页 |
2.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第40-41页 |
3.推动了我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理论建构 | 第41-42页 |
(二)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实践意义 | 第42-47页 |
1.对消解国际意识形态霸权具有重要作用 | 第42-43页 |
2.为防范国外意识形态的入侵建立了有效屏障 | 第43-44页 |
3.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 第44-45页 |
4.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