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理论视野下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13页 |
(三) 比较分析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诺丁斯关怀理论 | 第14-23页 |
一、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兴起 | 第14-15页 |
二、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内涵 | 第15-18页 |
(一) 关怀的对象 | 第15-17页 |
(二) 关怀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三、诺丁斯关怀理论创造性 | 第18-23页 |
(一) 将关怀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 | 第18-19页 |
(二) 注重道德教育中幸福感的培育 | 第19-21页 |
(三) 关注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高校德育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23-38页 |
一、我国高校德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29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23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23页 |
(三)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4-29页 |
二、解决德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 第29-38页 |
(一) 培养道德理想 | 第29-33页 |
(二) 关注家庭、学校和个人的道德生活 | 第33-38页 |
第三章 关怀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 第38-43页 |
一、以师生合作为前提进行课程设计 | 第38-39页 |
二、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培养教师 | 第39-40页 |
三、以多元化为特点进行教育评估 | 第40-43页 |
总结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1 | 第47-49页 |
附录2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