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三) 研究价值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一、传统蒙学与《龙文鞭影》 | 第12-18页 |
(一) 蒙学 | 第12-14页 |
(二) 蒙学教材 | 第14-15页 |
(三) 《龙文鞭影》概况 | 第15页 |
(四) 《龙文鞭影》与现行其他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的比较 | 第15-16页 |
1.与百科全书——《幼学琼林》比较 | 第15页 |
2.与处世宝典——《增广贤文》比较 | 第15-16页 |
3.与诗作入门——《笠翁对韵》比较 | 第16页 |
(五) 《龙文鞭影》的特色 | 第16-18页 |
1.四言一句,两句押韵,容易识记 | 第16-17页 |
2.典故大全,内容丰富,编排讲究 | 第17-18页 |
3.借事喻理,自由感悟,易于接受 | 第18页 |
二、《龙文鞭影》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二)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 第19-20页 |
(三) 语感教学理论 | 第20页 |
(四) 学习迁移理论 | 第20-21页 |
三、《龙文鞭影》在当今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 | 第21-24页 |
(一) 加强基础教育,巩固基础知识 | 第21-22页 |
(二) 指导课外阅读资源选择,拓宽知识宽度与深度 | 第22-23页 |
(三)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塑造人文精神 | 第23-24页 |
四、《龙文鞭影》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 第24-30页 |
(一) 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 第24-26页 |
1.小学生在言语上(识字、阅读、写作) 的发展 | 第25页 |
2.小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 | 第25-26页 |
3.小学生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 第26页 |
(二) 《龙文鞭影》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 第26-30页 |
1.《龙文鞭影》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使用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6-28页 |
2.小学生传统蒙学经典学习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8-30页 |
五、《龙文鞭影》在当今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践探究 | 第30-40页 |
(一) 《龙文鞭影》在教学内容中的呈现 | 第31-33页 |
1.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使用 | 第31页 |
2.在阅读教学方面的渗透 | 第31-32页 |
3.在写作(写话、习作) 教学中的积累 | 第32页 |
4.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运用 | 第32-33页 |
(二) 《龙文鞭影》在课外活动中的体现 | 第33-34页 |
1.以《龙文鞭影》内容为主题的板报设计 | 第33页 |
2.舞台剧的设计 | 第33页 |
3.开展“诵读经典”活动 | 第33-34页 |
(三) 《龙文鞭影》以特色课程的形式开阔学生的眼界 | 第34-39页 |
1.朗读为主,多种朗读方法相结合 | 第34-35页 |
2.动手实践,制作典故收集表 | 第35-36页 |
3.专题为主,归类典故,个性学习 | 第36-38页 |
4.综合评价为主,增加学生自信心 | 第38-39页 |
(四) 《龙文鞭影》与其他课程的融合 | 第39-40页 |
1.与德行课的结合 | 第39页 |
2.与写字课的结合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