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我国风电发展及运行消纳情况 | 第11-12页 |
1.1.2 我国发展风电储热供热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储热消纳弃风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内外储热参与风电消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外储热系统运行控制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电池储能-储热运行控制及配置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2章 供热期电网弃风定量研究 | 第18-29页 |
2.1 供热期弃风机理与统计方法 | 第18-19页 |
2.1.1 供热期弃风机理 | 第18-19页 |
2.1.2 弃风统计方法 | 第19页 |
2.2 热电机组电-热耦合原理 | 第19-20页 |
2.3 供热期电网调度模型 | 第20-23页 |
2.3.1 调度模型目标函数 | 第20-21页 |
2.3.2 风电接纳空间 | 第21页 |
2.3.3 运行约束条件 | 第21-22页 |
2.3.4 算例条件 | 第22-23页 |
2.4 风电接纳情况及弃风因素定量分析 | 第23-27页 |
2.4.1 模型求解结果及分析 | 第23-25页 |
2.4.2 弃风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电池储能协调电采暖优化调度模型 | 第29-39页 |
3.1 电池储能与电采暖系统构成及控制策略 | 第29-30页 |
3.1.1 电池储能与电采暖系统构成 | 第29-30页 |
3.1.2 电池储能与储热式电锅炉控制策略 | 第30页 |
3.2 电池储能与储热式电锅炉调度模型 | 第30-34页 |
3.2.1 目标函数 | 第30-31页 |
3.2.2 运行约束条件 | 第31-33页 |
3.2.3 算例条件 | 第33-34页 |
3.3 模型求解及分析 | 第34-37页 |
3.3.1 不同方式下弃风情况对比 | 第34-36页 |
3.3.2 不同热负荷水平下弃风利用情况 | 第36页 |
3.3.3 协调运行时调峰效果分析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电池储能与储热式电锅炉优化配置研究 | 第39-51页 |
4.1 电池储能与储热式电锅炉控制策略 | 第39-40页 |
4.2 电池储能与储热式电锅炉容量规划模型 | 第40-46页 |
4.2.1 目标函数 | 第40-42页 |
4.2.2 运行约束条件 | 第42-44页 |
4.2.3 优化配置模型求解 | 第44-46页 |
4.3 最优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49页 |
4.3.1 不同因素对储热式电锅炉规划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2 电池储能与储热式电锅炉优化配置分析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电池储能-储热优化规划平台设计 | 第51-58页 |
5.1 规划平台架构 | 第51-53页 |
5.1.1 整体思路设计 | 第51-52页 |
5.1.2 各子平台功能设计 | 第52-53页 |
5.2 规划平台功能介绍 | 第53-56页 |
5.2.1 基础信息子平台功能实现 | 第53-54页 |
5.2.2 信息分析子平台功能实现 | 第54-55页 |
5.2.3 规划方案子平台功能实现 | 第55-56页 |
5.2.4 方案评估子平台功能实现 | 第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