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与立论依据 | 第11-12页 |
1.2 景观结构对土壤侵蚀的调控 | 第12-16页 |
1.2.1 地形结构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2 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3 景观连接性与土壤侵蚀 | 第14-16页 |
1.3 土壤侵蚀过程及模拟 | 第16-19页 |
1.3.1 经验统计模型 | 第16-17页 |
1.3.2 物理模型 | 第17-19页 |
1.4 土壤保持服务评估 | 第19-22页 |
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6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2.2 拟解决问题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3 研究区概况 | 第23-26页 |
3 泥沙连通度与土壤侵蚀的调控效应分析 | 第26-33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3.1.1 土壤侵蚀试验设计 | 第26-28页 |
3.1.2 泥沙连通度 | 第28-29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3.2.1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3.2.2 土壤侵蚀与泥沙连通度作用效应分析 | 第30-31页 |
3.3 小结 | 第31-33页 |
4 流域泥沙连通度定量分析 | 第33-44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33-34页 |
4.3 流域泥沙连通度的时空动态 | 第34-42页 |
4.3.1 不同植被类型到农田泥沙连通度的时空动态 | 第34-36页 |
4.3.2 不同植被类型到库塘泥沙连通度的时空动态 | 第36-39页 |
4.3.3 不同植被类型到建设用地泥沙连通度的时空动态 | 第39-41页 |
4.3.4 流域泥沙连通度整体变化趋势 | 第41-42页 |
4.4 小结 | 第42-44页 |
5 融合泥沙连通度的流域土壤保持服务评估 | 第44-63页 |
5.1 土壤保持服务传输量化方法 | 第44-48页 |
5.1.1 当地侵蚀产沙模拟 | 第45-46页 |
5.1.2 泥沙输移比 | 第46-47页 |
5.1.3 土壤保持服务量化 | 第47-48页 |
5.2 当地土壤保持服务供给能力 | 第48-52页 |
5.2.1 当地土壤保持服务供给能力的空间分布 | 第48-50页 |
5.2.2 当地土壤保持服务供给能力与土地利用类型 | 第50-52页 |
5.3 土壤保持服务传输 | 第52-61页 |
5.3.1 不同植被类型到农田土壤保持服务的时空动态 | 第52-54页 |
5.3.2 不同植被类型到库塘土壤保持服务的时空动态 | 第54-57页 |
5.3.3 不同植被类型到植被建设区土壤保持服务的时空动态 | 第57-60页 |
5.3.4 流域土壤保持服务传输整体变化 | 第60-61页 |
5.4 小结 | 第61-63页 |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63-6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3-65页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65-67页 |
6.2.1 研究不足 | 第65-66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