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7-11页 |
第一章 中国画含蓄美概述 | 第11-15页 |
1.1 关于中国画含蓄美的阐释 | 第11-12页 |
1.2 中国传统审美取向对花鸟画中含蓄美特征形成的影响 | 第12-15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花鸟画含蓄美的审美特征 | 第15-21页 |
2.1 工笔花鸟画含蓄美绘画创作的精神内涵 | 第15页 |
2.2 传统工笔花鸟画含蓄美创作的表现手法 | 第15-21页 |
2.2.1 以少胜多、清省简约的表现手法 | 第16-18页 |
2.2.2 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 第18-19页 |
2.2.3 深文隐晦、言外之旨的表现手法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当代工笔花鸟画含蓄美的营造方式 | 第21-39页 |
3.1 创作过程(上)——————物象取舍与视距选择使画面不能一目了然 | 第21-29页 |
3.1.1 饱满式构图的空间张力形成“景外之景”联想 | 第21-23页 |
3.1.2 近视距取景形成非完整图式 | 第23-26页 |
3.1.3 丰富的物象层次营造的空间意境 | 第26-28页 |
3.1.4 “陌生化”元素构建的画面空间 | 第28-29页 |
3.2 创作过程(下)——————上色、肌理、后期装裱等使画面朦胧不清 | 第29-39页 |
3.2.1 背景及物象的肌理制作形成画面的空灵迷蒙 | 第30-31页 |
3.2.2 光晕渲染形成柔和渐变的画面效果 | 第31-33页 |
3.2.3 当代没骨作品营造出朦胧幻化的画面气氛 | 第33-35页 |
3.2.4 反面装裱、丝绢空绷等形成画面的虚幻效果 | 第35-37页 |
3.2.5 作品命名内涵丰富深化意境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含蓄美工笔花鸟画的审美价值 | 第39-42页 |
4.1 绘画作品的“意义空白”对欣赏者的引导 | 第39-40页 |
4.2 欣赏者对含蓄美作品的再创作引发高层次审美体验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