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徽州契约文书所见“中人”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1-14页 |
(三)资料说明 | 第14-15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一、清代徽州契约文书所见“中人”称谓 | 第18-23页 |
(一)“中人”称谓的历史沿革 | 第18-19页 |
(二)“中人”具体称谓与职能分工 | 第19-23页 |
二、清代徽州契约文书所见“中人”身份 | 第23-30页 |
(一)对相关观点的评析 | 第23-24页 |
(二)“中人”的选择与身份类型 | 第24-30页 |
三、清代徽州契约文书所见中人群体 | 第30-38页 |
(一)中人群体出现的文书类型及原因 | 第30-36页 |
(二)中人群体的身份组成与中人群体现象分析 | 第36-38页 |
四、清代徽州契约文书所见“中人”报酬 | 第38-47页 |
(一)报酬的类型 | 第39-40页 |
(二)酬金占交易总额的比例与支付 | 第40-45页 |
(三)报酬与作中动因 | 第45-47页 |
五、清代徽州契约文书所见“中人”的作用 | 第47-55页 |
(一)“中人”的实质性作用 | 第47-53页 |
(二)“中人”的象征意义 | 第53-55页 |
余论 | 第55-5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5页 |
(二)未尽之处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125页 |
后记 | 第125-126页 |
附:读研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