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论文

槟榔青果不同方法提取物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词表第9-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概述第14页
    1.2 槟榔的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槟榔的主要化学成分第14页
        1.2.2 槟榔的药理作用研究第14-18页
            1.2.2.1 驱虫作用第14-15页
            1.2.2.2 对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作用第15页
            1.2.2.3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第15-16页
            1.2.2.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第16页
            1.2.2.5 抗过敏作用第16-17页
            1.2.2.6 抗抑郁作用第17页
            1.2.2.7 降血糖及调节血脂作用第17页
            1.2.2.8 槟榔及提取物的镇痛、消炎、抗氧化作用第17页
            1.2.2.9 其他作用第17-18页
        1.2.3 槟榔毒理作用研究第18-19页
            1.2.3.1 不良反应第18页
            1.2.3.2 致癌、致突变第18页
            1.2.3.3 生殖毒性第18页
            1.2.3.4 其他第18-19页
    1.3 结论与讨论第19-20页
    参考文献第20-24页
第二章 槟榔青果不同方法提取物体外生物活性研究第24-44页
    第一节 槟榔青果不同方法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第26-37页
        2.1.1 材料与仪器第26-28页
            2.1.1.1 植物来源第26页
            2.1.1.2 样品提取第26-27页
            2.1.1.3 试剂第27-28页
            2.1.1.4 仪器第28页
        2.1.2 实验方法第28-29页
            2.1.2.1 DPPH法第28页
            2.1.2.2 ABTS方法第28-29页
            2.1.2.3 FRAP方法第29页
        2.1.3 结果第29-35页
            2.1.3.1 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第30-33页
            2.1.3.2 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第33-35页
            2.1.3.3 FRAP (Fe3+还原能力) 法第35页
        2.1.4 讨论第35-36页
        2.1.5 结论第36-37页
    第二节 槟榔青果不同方法提取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第37-41页
        2.2.1 材料与仪器第37页
            2.2.1.1 植物来源第37页
            2.2.1.2 样品提取第37页
            2.2.1.3 试剂第37页
            2.2.1.4 仪器第37页
        2.2.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第37-38页
            2.2.2.1 标准曲线制作第37页
            2.2.2.2 α-葡萄糖苷酶活力测定第37-38页
        2.2.3 结果第38-40页
            2.2.3.1 槟榔青果不同方法提取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第38-40页
        2.2.4 讨论第40页
        2.2.5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第三章 槟榔青果不同方法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第44-54页
    3.1 总黄酮含量测定第44-47页
        3.1.1 仪器、试剂和材料第44-45页
            3.1.1.2 试剂第45页
            3.1.1.3 植物来源和样品提取第45页
        3.1.2 方法第45-46页
            3.1.2.1 标准品的制备第45页
            3.1.2.2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5页
            3.1.2.3 供试品总黄酮含量测定第45-46页
        3.1.3 结果与讨论第46页
        3.1.4 小结第46-47页
    3.2 总多酚含量测定第47-49页
        3.2.1 仪器、试剂和材料第47页
            3.2.1.1 仪器第47页
            3.2.1.2 试剂第47页
            3.2.1.3 植物来源和样品提取第47页
        3.2.2 方法第47-48页
            3.2.2.1 标准品的制备第47页
            3.2.2.2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7-48页
            3.2.2.3 供试品总多酚含量测定第48页
        3.2.3 结果与讨论第48-49页
        3.2.4 小结第49页
    3.3 生物碱含量测定第49-51页
        3.3.1 仪器、试剂和材料第49页
            3.3.1.1 仪器第49页
            3.3.1.2 试剂第49页
            3.3.1.3 植物来源和样品提取第49页
        3.3.2 方法第49-51页
            3.3.2.1 标准品的制备第49页
            3.3.2.2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9-50页
            3.3.2.3 供试品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第50页
            3.3.3 结果与讨论第50-51页
            3.3.4 小结第51页
    3.4 槟榔青果不同方法提取物中总黄酮、总多酚和生物碱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51-52页
    3.5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4页
全文总结与讨论第54-56页
论文创新点第56-58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性富硒米制备及其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
下一篇:闭经诊疗理论的古代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