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 数字化无人值守加工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数字化无人值守加工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无人值守切削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轴套零件无人值守加工单元 | 第20-35页 |
2.1 轴套零件车削镗削工序分析 | 第20-24页 |
2.1.1 电主轴轴套零件车镗工序 | 第20-22页 |
2.1.2 轴套零件无人值守加工单元的功能分析 | 第22-24页 |
2.2 轴套零件无人值守加工单元组成 | 第24-34页 |
2.2.1 自动上下料子系统 | 第25-29页 |
2.2.2 自动化加工子系统 | 第29-31页 |
2.2.3 自动上下料与加工子系统的集成 | 第31-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接触式测量的自动加工及误差补偿 | 第35-57页 |
3.1 接触式在线测量系统 | 第35-36页 |
3.2 接触式在线测量系统误差分析 | 第36-38页 |
3.2.1 误差来源 | 第36-37页 |
3.2.2 误差的减小措施 | 第37-38页 |
3.3 基于接触式在线测量系统的自动加工 | 第38-44页 |
3.3.1 工件坐标系建立 | 第38-39页 |
3.3.2 加工误差自动补偿 | 第39-40页 |
3.3.3 圆度及圆柱度检测与评定 | 第40-44页 |
3.4 基于PID算法的加工误差补偿方法 | 第44-52页 |
3.4.1 基于增量式PID算法的补偿量计算 | 第44-46页 |
3.4.2 车削加工动力学模型 | 第46-49页 |
3.4.3 基于遗传算法的PID参数优化 | 第49-52页 |
3.5 加工误差测量软件开发 | 第52-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无人值守加工单元刀具磨损监测系统 | 第57-71页 |
4.1 刀具磨损概述 | 第57-61页 |
4.1.1 刀具磨损过程分析 | 第57-58页 |
4.1.2 刀具磨钝标准 | 第58-59页 |
4.1.3 刀具磨钝识别流程 | 第59-61页 |
4.2 基于振动信号的刀具磨钝识别 | 第61-66页 |
4.2.1 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位置选取 | 第62-63页 |
4.2.2 振动信号处理 | 第63-64页 |
4.2.3 刀具磨钝判别阈值的设置 | 第64-66页 |
4.3 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的实现 | 第66-70页 |
4.3.1 监测软件开发 | 第66-68页 |
4.3.2 刀具磨钝识别实验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无人值守加工单元的实现与应用 | 第71-86页 |
5.1 无人值守加工单元的实现 | 第71-81页 |
5.1.1 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识别与抓取 | 第71-74页 |
5.1.2 基于接触式测量的自动加工的实现 | 第74-80页 |
5.1.3 数控车铣加工中心与搬运机器人的信号交互 | 第80-81页 |
5.2 轴套类零件无人值守加工试验 | 第81-85页 |
5.2.1 长时间无人值守加工试验 | 第81-83页 |
5.2.2 加工误差补偿实验 | 第83-8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95-9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