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7-2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7-1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21-26页 |
1.3.1 国际能源价格对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 | 第21-22页 |
1.3.2 我国能源价格与玉米价格波动风险研究 | 第22-23页 |
1.3.3 我国能源价格与玉米价格静态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 第23-24页 |
1.3.4 我国能源价格与玉米价格波动动态联动效应分析 | 第24-25页 |
1.3.5 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燃料乙醇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 第25-26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6-2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世界能源与玉米行业发展分析 | 第28-44页 |
2.1 世界原油现状及展望 | 第28-33页 |
2.1.1 世界原油资源地理分布 | 第28-30页 |
2.1.2 世界原油资源消费状况 | 第30-32页 |
2.1.3 世界原油进出口状况 | 第32-33页 |
2.2 生物燃料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 第33-37页 |
2.2.1 生物质、生物质资源和生物质能源 | 第33-34页 |
2.2.2 第一代生物燃料和第二代生物燃料 | 第34-35页 |
2.2.3 生物燃料的发展动因 | 第35-36页 |
2.2.4 生物燃料的原料和成本比较 | 第36-37页 |
2.3 世界玉米行业发展分析 | 第37-42页 |
2.3.0 世界玉米发展概述 | 第38-40页 |
2.3.1 世界玉米生产状况 | 第40-41页 |
2.3.2 世界玉米消费状况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我国能源与玉米行业发展分析 | 第44-61页 |
3.1 我国原油行业发展现状 | 第44-49页 |
3.1.1 我国原油资源分布状况 | 第44-45页 |
3.1.2 我国原油生产状况 | 第45-47页 |
3.1.3 我国原油消费状况 | 第47-48页 |
3.1.4 我国原油进口状况 | 第48-49页 |
3.2 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 第49-54页 |
3.2.1 国内玉米生产状况 | 第49-51页 |
3.2.2 国内玉米消费状况 | 第51-53页 |
3.2.3 我国玉米进出口状况 | 第53-54页 |
3.3 我国燃料乙醇发展现状 | 第54-59页 |
3.3.1 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历程 | 第55-57页 |
3.3.2 影响我国燃料乙醇行业利润水平的主要因素 | 第57-58页 |
3.3.3 我国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趋势 | 第58-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能源市场与玉米市场价格波动效应理论分析 | 第61-72页 |
4.1 原油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65页 |
4.1.1 世界原油定价体系及价格波动状况 | 第62-64页 |
4.1.2 世界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 第64-65页 |
4.2 燃料乙醇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67页 |
4.2.1 燃料乙醇价格波动 | 第65-66页 |
4.2.2 影响燃料乙醇价格波动的因素 | 第66-67页 |
4.3 玉米市场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 第67-68页 |
4.3.1 玉米价格波动特点 | 第67-68页 |
4.3.2 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 | 第68页 |
4.4 能源价格与玉米价格波动效应模型分析 | 第68-71页 |
4.4.1 原油价格与玉米价格间的波动效应分析 | 第68-69页 |
4.4.2 原油价格与燃料乙醇价格间的波动效应分析 | 第69-70页 |
4.4.3 玉米价格与燃料乙醇价格间的波动效应分析 | 第70-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国际能源价格对我国玉米价格波动的影响 | 第72-90页 |
5.1 引言 | 第72-74页 |
5.2 理论框架 | 第74-75页 |
5.2.1 国际能源价格同玉米价格的整合关系 | 第74-75页 |
5.2.2 国际能源价格对中国玉米价格的影响 | 第75页 |
5.3 数据 | 第75-82页 |
5.3.1 数据说明 | 第75-81页 |
5.3.2 数据统计性描述 | 第81-82页 |
5.4 计量模型 | 第82-84页 |
5.5 国际原油价格、燃料乙醇价格与我国玉米价格波动分析 | 第84-88页 |
5.5.1 单位根检验 | 第84-85页 |
5.5.2 Johansen 协整检验 | 第85页 |
5.5.3 VEC 协整分析 | 第85-86页 |
5.5.4 基准检验 | 第86-87页 |
5.5.5 敏感性检验 | 第87-8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我国能源市场与玉米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分析 | 第90-101页 |
6.1 引言 | 第90-91页 |
6.2 理论模型与数据说明 | 第91-96页 |
6.2.1 理论模型 | 第91-94页 |
6.2.2 数据说明 | 第94-96页 |
6.3 我国能源价格与玉米价格波动风险实证结果分析 | 第96-100页 |
6.3.1 平稳性检验 | 第97页 |
6.3.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97-98页 |
6.3.3 自相关检验 | 第98页 |
6.3.4 ARCH 效应检验 | 第98页 |
6.3.5 ARCH 类模型回归结果 | 第98-100页 |
6.4 结论 | 第10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七章 我国能源价格与玉米价格静态波动溢出效应分析 | 第101-111页 |
7.1 引言 | 第101-102页 |
7.2 研究假设 | 第102-103页 |
7.2.1 存在原油价格向玉米价格和燃料乙醇价格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 第103页 |
7.2.2 存在玉米价格和燃料乙醇价格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 | 第103页 |
7.2.3 燃料乙醇价格对原油价格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尚不明朗 | 第103页 |
7.3 理论模型 | 第103-106页 |
7.3.1 单变量 EGARCH 模型与波动溢出效应 | 第103-104页 |
7.3.2 三元 BEKK-GARCH 模型与波动溢出效应 | 第104-106页 |
7.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06-109页 |
7.4.1 数据说明及数据预处理 | 第106页 |
7.4.2 单变量 EGARCH 模型与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 | 第106-107页 |
7.4.3 BEKK-MVEGARCH 模型与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 | 第107-109页 |
7.5 结论 | 第109-110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八章 能源市场与玉米市场价格波动动态联动效应分析 | 第111-123页 |
8.1 引言 | 第111-112页 |
8.2 理论模型与数据说明 | 第112-114页 |
8.2.1 惩罚对照函数检验结构突变 | 第112-113页 |
8.2.2 DCC-GARCH 模型 | 第113-114页 |
8.2.3 数据说明 | 第114页 |
8.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4-120页 |
8.3.1 数据预处理 | 第114页 |
8.3.2 断点效应检验 | 第114-115页 |
8.3.3 分阶段 BEKK-MVGARCH 模型实证结果 | 第115-118页 |
8.3.4 DCC-MVGARCH 模型实证结果 | 第118-120页 |
8.4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20-121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九章 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燃料乙醇发展及粮食安全的影响 | 第123-135页 |
9.1 引言 | 第123-124页 |
9.2 理论模型构建 | 第124-129页 |
9.2.1 土地使用对农产品供给影响的理论模型 | 第124-126页 |
9.2.2 生物燃料发展对农产品需求影响的理论模型 | 第126-128页 |
9.2.3 系统均衡和政府政策 | 第128-129页 |
9.3 实证分析 | 第129-131页 |
9.3.1 玉米产量与种植面积相关性估计 | 第129-130页 |
9.3.2 原油价格与玉米价格相关性的估计 | 第130-131页 |
9.3.3 玉米价格与相关农产品价格相关性估计 | 第131页 |
9.4 方案设计和情景模拟 | 第131-132页 |
9.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32-134页 |
9.5.1 结论 | 第132-133页 |
9.5.2 保障粮食安全的燃料乙醇发展建议 | 第133-134页 |
9.6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十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135-140页 |
10.1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35-139页 |
10.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作者简介 | 第147-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