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遗传学论文

黑尾地鸦和银脸长尾山雀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部分 前言第10-22页
 1 线粒体概述第10-11页
 2 线粒体基因组特点第11-13页
   ·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结构特点第11页
   ·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特征第11-12页
   ·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第12-13页
 3 线粒体基因组不同组分第13-15页
   ·蛋白编码基因第13页
   ·rRNA基因第13-14页
   ·tRNA基因第14页
   ·控制区第14-15页
 4 鸟纲全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现状第15页
 5 雀形目研究概述第15-19页
   ·雀形目鸟类形态和生态特征第15-16页
   ·雀形目高级阶元分类概况第16页
   ·雀形目分子系统学研究概况第16-19页
 6 研究物种、目的及意义第19-22页
   ·黑尾地鸦生物学研究概述第19-20页
   ·银脸长尾山雀生物学研究概述第20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2页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2-34页
 1 实验材料第22-24页
   ·实验标本的采集、保存与鉴定第22页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2-24页
 2 实验方法第24-30页
   ·总DNA提取与检测第24-25页
   ·PCR引物设计第25-27页
   ·线粒体基因组PCR扩增、分离纯化及测序第27-30页
 3 数据处理和分析第30页
   ·测序数据组装和处理第30页
   ·线粒体基因组注释及序列分析第30页
 4 系统发育分析第30-34页
   ·序列分析资料准备第30-31页
   ·序列比对第31-32页
   ·序列组成分析第32页
   ·系统发育信号检验第32-33页
   ·建树方法第33-34页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56页
 1 总DNA的提取第34页
 2 PCR扩增第34-35页
   ·L-PCR扩增第34-35页
   ·Sub-PCR扩增第35页
   ·Sub-PCR扩增片段测序第35页
 3 获得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第35-36页
 4 黑尾地鸦线粒体基因组第36-45页
   ·黑尾地鸦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组成特征第36-39页
   ·蛋白质编码基因及其密码子的使用第39-40页
   ·tRNA基因及其二级结构的预测第40页
   ·rRNA基因及其二级结构的预测第40-44页
   ·控制区第44-45页
 5 银脸长尾山雀线粒体基因组第45-52页
   ·银脸长尾山雀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组成特征第45-47页
   ·蛋白质编码基因及其密码子的使用第47-48页
   ·tRNA基因及其二级结构的预测第48页
   ·rRNA基因及其二级结构的预测第48-52页
   ·控制区第52页
 6 分析与讨论第52-56页
   ·鸟类线粒体基因排列方式第52-53页
   ·鸟类起始、终止密码子分析第53-54页
   ·rRNA二级结构比较第54-55页
   ·控制区第55-56页
第四部分 雀形目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第56-68页
 1 数据集系统发育信号的分析第56-58页
   ·数据集序列组成分析第56页
   ·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第56-57页
   ·g1检验及PTP检验第57-58页
 2 系统发育关系构建第58-66页
   ·最大简约法建树第58-61页
   ·最大似然法建树第61-64页
   ·贝叶斯法建树第64-66页
 3 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与讨论第66-68页
总结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岭地区蠋步甲(Dolichus halensis)谱系地理学及群体遗传结构初步研究
下一篇:地山雀、黄腹山雀和红头长尾山雀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