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12-15页 |
第2章 超声平面波成像 | 第15-29页 |
2.1 平面波成像理论 | 第15-23页 |
2.1.1 波束控制方法 | 第16-20页 |
2.1.2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20-23页 |
2.2 空间复合成像理论 | 第23-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基于声辐射力的剪切波成像 | 第29-47页 |
3.1 基于声辐射力的剪切波激励方法 | 第29-37页 |
3.1.1 单聚焦激励 | 第29-30页 |
3.1.2 焦点移动的激励 | 第30-33页 |
3.1.3 梳状脉冲激励 | 第33-36页 |
3.1.4 剪切波的分时激励 | 第36-37页 |
3.2 剪切波的接收与处理 | 第37-44页 |
3.2.1 平面波接收剪切波成像 | 第37-39页 |
3.2.2 平面波空间复合剪切波成像 | 第39-41页 |
3.2.3 倾斜剪切波的接收校正 | 第41-43页 |
3.2.4 分时激励剪切波的融合方法 | 第43-44页 |
3.3 剪切波速度估计算法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成像平台的搭建和算法实现 | 第47-57页 |
4.1 剪切波弹性成像平台的搭建 | 第47-50页 |
4.1.1 Vantage128成像系统 | 第47-49页 |
4.1.2 CIRS多用途超声体模 | 第49页 |
4.1.3 L11-4V超声线阵探头 | 第49-50页 |
4.2 剪切波弹性成像算法的实现 | 第50-56页 |
4.2.1 SSI的实现 | 第51-53页 |
4.2.2 分时激励的剪切波复合成像的实现 | 第53-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7-77页 |
5.1 实现并增强多种剪切波 | 第59-65页 |
5.1.1 实现激励点移动的梳状剪切波 | 第59-62页 |
5.1.2 增强梳状剪切波 | 第62-64页 |
5.1.3 增强锥型剪切波 | 第64-65页 |
5.2 分时激励技术的进一步改善与应用 | 第65-73页 |
5.2.1 使用动态孔径技术提高分时激励效果 | 第65-68页 |
5.2.2 增强偏转聚焦激励的剪切波 | 第68-71页 |
5.2.3 利用分时激励解决空间复合成像捕捉剪切波的尾影问题 | 第71-73页 |
5.3 剪切波成像质量的分析 | 第73-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81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78-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