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肌提踵疲劳进程的超声图像熵特性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第2章 超声图像熵和骨骼肌组织 | 第13-25页 |
2.1 熵与图像熵 | 第13-15页 |
2.2 骨骼肌组织及超声传输特性 | 第15-20页 |
2.2.1 骨骼肌组织及疲劳特性 | 第15-18页 |
2.2.2 超声波在肌肉组织中的传输特性 | 第18-20页 |
2.3 骨骼肌疲劳过程的超声图像熵模型 | 第20-24页 |
2.3.1 骨骼肌的超声理论模型及图像熵 | 第20-21页 |
2.3.2 骨骼肌疲劳模型及图像熵 | 第21-24页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腓肠肌超声图像熵的研究方法 | 第25-31页 |
3.1 腓肠肌超声图像熵检测测量系统 | 第25-26页 |
3.2 腓肠肌疲劳过程中图像熵特性研究 | 第26-29页 |
3.2.1 腓肠肌超声图像 | 第27-29页 |
3.2.2 表面肌电信号 | 第29页 |
3.3 小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 第31-45页 |
4.1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1-38页 |
4.1.1 超声图像熵的实验结果 | 第31-36页 |
4.1.2 超声图像熵值的规律 | 第36-38页 |
4.2 表面肌电信号的结果 | 第38-41页 |
4.3 实验结论与讨论 | 第41-43页 |
4.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9页 |
5.1 总结 | 第45-46页 |
5.2 展望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