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与回归——论村民委员会的行政诉讼被告资格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村民自治下的村民委员会 | 第13-21页 |
·一则报道引发的思考 | 第13-14页 |
·村民委员会的行政诉讼主体特征及表现 | 第14-16页 |
·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 | 第15页 |
·村民委员会行使的公务行为 | 第15-16页 |
·村委会与村民自治 | 第16-18页 |
·村委会的三项主要职能 | 第18-19页 |
·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 第18页 |
·财政管理职能 | 第18-19页 |
·协助基层政府开展工作 | 第19页 |
·村委会的三种身份 | 第19-21页 |
·集体财产的管理人 | 第19页 |
·农村社区的管理者 | 第19-20页 |
·基层政府行政的受托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确认村委会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必要性 | 第21-27页 |
·村民权利救济和村民自治的需要 | 第21-22页 |
·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 | 第21页 |
·当前村民救济途径的缺失 | 第21-22页 |
·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遭遇障碍 | 第22页 |
·其他救济手段的缺陷与障碍 | 第22-25页 |
·民事诉讼的缺陷 | 第22-23页 |
·行政裁决的障碍 | 第23-25页 |
·人大监督的有限性 | 第25页 |
·确立村委会行政诉讼主体地位的意义 | 第25-27页 |
·能够促进国家对村委会的监督 | 第25-26页 |
·有助于理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 | 第26页 |
·有利于理顺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 | 第26页 |
·有利于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确立村委会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的依据 | 第27-37页 |
·村委会具有公共行政的职能 | 第27-30页 |
·国家行政发展到公共行政和社会行政 | 第27-28页 |
·现代行政的发展必然导致行政主体多元化 | 第28-29页 |
·村委会行使的职权属于公共行政 | 第29-30页 |
·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法理分析 | 第30-34页 |
·法院管辖与村民自治 | 第30-32页 |
·当前模糊的行政诉讼被告形式标准 | 第32-33页 |
·刑法对村委会及其成员主体资格的认定 | 第33-34页 |
·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法理基础 | 第34-37页 |
·当前行政诉讼被告确定规则的缺陷 | 第34-35页 |
·对行政主体理论的反思 | 第35-3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7-40页 |
·区别对待村委会不同行为的性质 | 第37-38页 |
·修改和完善《行政诉讼法》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