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2-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5-22页 |
·公职人员洗钱犯罪状况研究 | 第15-17页 |
·公职人员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研究状况 | 第17-21页 |
·公职人员洗钱犯罪与上游犯罪关系研究 | 第21-22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2页 |
·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2章 公职人员洗钱行为与上游犯罪行为的分类研究 | 第26-36页 |
·公职人员洗钱行为与上游犯罪的分类研究 | 第26-32页 |
·公职人员洗钱行为分类研究 | 第26-30页 |
·上游犯罪行为的分类研究 | 第30-32页 |
·公职人员洗钱行为与上游犯罪行为的特征 | 第32-34页 |
·洗钱行为特征 | 第32-33页 |
·上游犯罪行为的特征分析 | 第33-34页 |
·运用弹性理论分析公职人员洗钱罪与上游犯罪的关系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影响公职人员洗钱行为及上游犯罪行为的因素辨识 | 第36-46页 |
·案例信息表的设计 | 第37-43页 |
·设计的目的 | 第37页 |
·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设计说明 | 第38-43页 |
·信息表的设计 | 第43页 |
·数据的采集 | 第43-44页 |
·采集的数据集成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公职人员洗钱行为与上游犯罪行为的数据采集 | 第46-58页 |
·公职人员洗钱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51页 |
·不法公职人员的基本情况 | 第46-48页 |
·不法公职人员犯罪情况 | 第48-49页 |
·不法公职人员犯罪环境分析 | 第49-51页 |
·公职人员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描述性分析 | 第51-56页 |
·不法公职人员的基本情况 | 第51-53页 |
·不法公职人员犯罪情况 | 第53-55页 |
·不法公职人员犯罪心理状态及环境分析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影响公职人员洗钱行为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 第58-64页 |
·Logistic 回归模型介绍 | 第58页 |
·研究指标的设计 | 第58-59页 |
·公职人员洗钱犯罪与其上游犯罪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 第59-60页 |
·公职人员洗钱犯罪与上游犯罪关系的Logistic 模型的构建 | 第59-60页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60页 |
·公职人员洗钱犯罪与其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 第60-62页 |
·公职人员洗钱犯罪与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 模型构建 | 第60-62页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影响公职人员洗钱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 第64-74页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 | 第64-66页 |
·结构方程的设定 | 第66-68页 |
·公职人员洗钱模型中的关系及理论假设 | 第68页 |
·公职人员洗钱犯罪初始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 第68-69页 |
·公职人员洗钱犯罪初始模型的评价与修正 | 第69-72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原则 | 第69-70页 |
·公职人员洗钱犯罪初始模型的拟合 | 第70-71页 |
·公职人员洗钱犯罪初始模型的修正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7章 结论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页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附录1 公职人员案例信息表 | 第82-83页 |
附录2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况(2008 年 1-2 季度) | 第83-8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