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蒽衍生物的合成及新型蒽共轭分子构型和性能理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24页
    1.1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概述第8-11页
    1.2 利用卤代芳烃合成萘、蒽衍生物及它们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的应用第11-18页
        1.2.1 利用卤代芳烃合成萘、蒽衍生物第11-15页
        1.2.2 萘、蒽衍生物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的应用第15-18页
    1.3 蒽衍生物结构、性能计算理论基础第18-22页
        1.3.1 量子化学第18-19页
        1.3.2 薛定谔方程第19-20页
        1.3.3 密度泛函理论第20-21页
        1.3.4 Hohenberg-Kohn 定理第21-22页
        1.3.5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第22页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蒽衍生物的合成研究第24-37页
    2.1 引言第24-26页
    2.2 实验试剂第26-27页
        2.2.1 实验技术第26-27页
        2.2.2 试剂预处理第27页
    2.3 实验部分第27-36页
        2.3.1 实验过程第27-29页
        2.3.2 结果与讨论第29-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新型蒽衍生物结构、性能理论研究第37-63页
    3.1 引言第37-39页
    3.2 计算所用理论方法第39页
    3.3 2,3 位炔烃取代蒽衍生物结构、性能研究第39-51页
        3.3.1 分子的基态几何构型第41-42页
        3.3.2 前线分子轨道第42-45页
        3.3.3 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第45-47页
        3.3.4 重组能第47-50页
        3.3.5 吸收光谱第50-51页
    3.4 含硅蒽二炔结构、性能研究第51-61页
        3.4.1 分子的基态几何构型第52-54页
        3.4.2 前线分子轨道第54-58页
        3.4.3 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第58-59页
        3.4.4 重组能第59-61页
        3.4.5 吸收光谱第61页
    3.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4.1 结论第63页
    4.2 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0-71页
附录第71-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阳离子卟啉衍生物与DNA的作用研究及新型邻菲罗啉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
下一篇:超临界流体沉积法制备高分散Ru/C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