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一、 绪论 | 第7-13页 |
| (一) 选题的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二) 研究现状概述 | 第8-11页 |
| (三)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1.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二、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原则 | 第13-20页 |
| (一)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 第13-16页 |
| 1. 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 第13-14页 |
| 2. 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 第14-15页 |
| 3. 是思想政治教育使命的需要 | 第15-16页 |
| (二)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 第16-20页 |
| 1. 坚持“三贴近”原则 | 第16-18页 |
| 2. 把握“三进”方针 | 第18-19页 |
| 3. 注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 第19-20页 |
| 三、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 第20-29页 |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 第20-22页 |
| 1. 理论讲解 | 第20-21页 |
| 2. 信息传递 | 第21页 |
| 3. 舆论引导 | 第21-22页 |
| (二)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现形式 | 第22-24页 |
|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 第22-23页 |
|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 第23页 |
|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 第23-24页 |
|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 第24页 |
| (三)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 第24-29页 |
| 1.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 第25-26页 |
| 2. 探索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 第26-27页 |
| 3. 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 第27-29页 |
| 四、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 第29-36页 |
| (一) 社会实践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 第29-31页 |
| 1. 实践升华 | 第29页 |
| 2. 实践体验 | 第29-30页 |
| 3. 实践锻炼 | 第30-31页 |
| (二)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实现形式 | 第31-33页 |
| 1. 参观调研 | 第31页 |
| 2. 基层实践 | 第31-32页 |
| 3. 公益活动 | 第32-33页 |
| 4. 科学研究 | 第33页 |
| (三)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 | 第33-36页 |
| 1. 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 | 第33-34页 |
| 2. 完善社会实践的相关制度 | 第34页 |
| 3. 注重全员参与 | 第34-36页 |
| 五、 “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 第36-42页 |
| (一) 校园文化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 第36-37页 |
| 1. 价值导向作用 | 第36页 |
| 2. 环境熏陶作用 | 第36-37页 |
| (二) “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的实现形式 | 第37-39页 |
| 1. 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 第37-38页 |
| 2. 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 第38页 |
| 3. 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 | 第38-39页 |
| (三) “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 | 第39-42页 |
| 1. 坚持正确的导向 | 第39-40页 |
| 2. 注重网络文化建设 | 第40页 |
| 3. 坚持长抓不懈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