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 | 第11-23页 |
| ·我国水资源的概况 | 第11-13页 |
|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 第11-12页 |
| ·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 ·微污染水处理系统概述 | 第13-21页 |
| ·微污染水源水的水质特点 | 第13-14页 |
|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 第14-21页 |
|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1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高铁酸钾的性质及应用 | 第23-31页 |
| ·高铁酸钾的性质 | 第23-27页 |
| ·高铁酸钾的结构化学性质 | 第23-24页 |
| ·高铁酸钾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 第24页 |
| ·高铁酸钾的热力学数据 | 第24页 |
| ·高铁酸钾的不稳定性 | 第24-26页 |
| ·高铁酸钾的电化学性能 | 第26-27页 |
| ·高铁酸钾的应用 | 第27-31页 |
| ·高铁酸钾的杀菌消毒作用 | 第27-28页 |
| ·高铁酸钾的氧化去污作用 | 第28-29页 |
| ·高铁酸钾的絮凝吸附作用 | 第29页 |
| ·高铁酸钾的脱味除臭作用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高铁酸钾氧化苯酚的实验研究 | 第31-43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苯酚的测量方法 | 第31-34页 |
| ·方法原理 | 第31页 |
| ·试剂 | 第31-33页 |
|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 ·测定步骤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 ·反应时间对高铁酸钾氧化去除苯酚的影响 | 第35-36页 |
| ·高铁酸钾投加量对苯酚氧化去除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初始pH 值对高铁酸钾氧化去除苯酚的影响 | 第37-39页 |
| ·搅拌对高铁酸钾氧化去除苯酚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正交实验及其结果 | 第40-41页 |
| ·苯酚降解机理分析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高铁酸钾对COD_(Mn)的去除作用 | 第43-53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COD_(Mn)的测量方法 | 第43-46页 |
| ·方法原理 | 第43页 |
| ·范围 | 第43页 |
| ·仪器 | 第43页 |
| ·试剂 | 第43-45页 |
| ·计算 | 第45-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 ·反应时间对去除苯酚和COD_(Mn) 的影响 | 第46-48页 |
| ·高铁酸盐投加量对去除苯酚和COD_(Mn) 的影响 | 第48-49页 |
| ·pH 值对高铁酸钾去除苯酚和COD_(Mn) 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正交实验及其结果 | 第50-51页 |
| ·高铁酸钾对苯酚和COD_(Mn) 去除的协同关系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高铁酸钾絮凝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53-63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 ·预氧化段pH 对苯酚和COD_(Mn) 去除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预氧化段时间对苯酚和COD_(Mn) 去除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 ·高铁酸钾投加量对苯酚和COD_(Mn) 去除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絮凝段pH 值对苯酚和COD_(Mn) 去除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 ·絮凝时间对苯酚和COD_(Mn) 去除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 ·高铁酸钾絮凝作用对COD_(Mn) 的去除影响 | 第59-60页 |
| ·反应机理分析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页 |
| ·建议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