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工艺参数优选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5页 |
| ·城市污泥概述 | 第11页 |
| ·城市污泥的特点及其组分 | 第11-12页 |
| ·污泥的特点 | 第11-12页 |
| ·污泥的组分 | 第12页 |
| ·污泥的处理处置 | 第12-15页 |
| ·污泥的处理方法 | 第13-14页 |
| ·污泥的处置方法 | 第14-15页 |
| ·城市污泥农用资源化 | 第15-18页 |
| ·污泥利用的潜在风险 | 第15-16页 |
| ·城市污泥农用的效果评析 | 第16页 |
| ·城市污泥农用的环境效应评析 | 第16-18页 |
| ·污泥中的重金属 | 第18-22页 |
| ·污泥重金属的定义及其危害 | 第18-19页 |
| ·污泥重金属的处理方法及比较 | 第19-22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22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生物淋滤的研究现状 | 第25-37页 |
| ·生物淋滤的概念 | 第25页 |
| ·生物淋滤法采用的主要细菌 | 第25-27页 |
| ·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机理 | 第27-29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去除重金属机理 | 第27-29页 |
| ·微生物吸附污泥重金属原理 | 第29页 |
| ·影响生物淋滤过程中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因素 | 第29-35页 |
| ·起始pH 值 | 第29-30页 |
| ·氧化还原电位(ORP) | 第30页 |
| ·温度 | 第30-31页 |
| ·污泥种类和浓度 | 第31-32页 |
| ·底物 | 第32页 |
| ·O_2浓度及CO_2浓度 | 第32-33页 |
| ·重金属种类和浓度 | 第33页 |
| ·Fe~(3+)浓度 | 第33页 |
| ·抑制因子 | 第33-34页 |
| ·处理时间 | 第34页 |
| ·操作方法 | 第34-35页 |
| ·生物淋滤法的改进和前景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城市污泥重金属总量的测定及其存在形态分析 | 第37-45页 |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 ·试验仪器及化学试剂 | 第38-39页 |
|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 ·试验用化学试剂 | 第39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39-40页 |
| ·污泥风干 | 第39-40页 |
| ·泥样的消解 | 第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 ·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第40页 |
| ·重金属形态测定 | 第40-41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 ·污泥重金属总量 | 第41-42页 |
| ·重金属形态分析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生物淋滤的工艺参数优选 | 第45-63页 |
| ·概述 | 第45页 |
| ·试验材料 | 第45-48页 |
| ·污泥样品 | 第45-46页 |
| ·实验用菌培养和底物选择 | 第46-47页 |
| ·生物淋滤静态试验 | 第47-4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60页 |
| ·不同底物浓度下重金属淋滤效果 | 第48-50页 |
| ·不同接种量下重金属淋滤效果 | 第50-54页 |
| ·不同起始pH 值下重金属淋滤效果 | 第54-57页 |
| ·不同污泥浓度下重金属的淋滤效果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 第五章 生物淋滤动态试验 | 第63-7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 ·试验装置 | 第63-64页 |
| ·试验方法 | 第64-65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建议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