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10-27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一) 问题解决是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 第10页 |
(二) 学校教学中结构不良问题的缺失 | 第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5页 |
(一) 问题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 第11-14页 |
(二) 问题解决 | 第14-15页 |
(三) 问题解决教学 | 第15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一) 问题解决的文献分析 | 第15-22页 |
(二) 问题解决教学的文献分析 | 第22-25页 |
(三) 结构不良问题解决及其教学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第一章 结构不良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27-46页 |
一、小学数学教材中结构不良问题的分析 | 第27-38页 |
(一) 结构不良问题的数量分析 | 第27-29页 |
(二) 结构不良问题的特征分析 | 第29-35页 |
(三) 结构不良问题的类型分析 | 第35-37页 |
(四) 存在问题 | 第37-38页 |
二、结构不良问题解决教学的质性研究 | 第38-46页 |
(一) 研究方法的选用 | 第38-39页 |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39页 |
(三) 研究问题的设计 | 第39-40页 |
(四) 研究过程的实施 | 第40页 |
(五) 资料整理与分析 | 第40-45页 |
(六)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第二章 结构不良问题解决教学的案例分析 | 第46-60页 |
一、条件开放型教学案例分析 | 第46-49页 |
(一) 课堂教学片段实录 | 第46-47页 |
(二) 教学案例分析 | 第47-49页 |
二、策略开放型教学案例分析 | 第49-52页 |
(一) 课堂教学实录 | 第49-50页 |
(二) 教学案例分析 | 第50-52页 |
三、结论开放型教学案例分析 | 第52-55页 |
(一) 课堂教学实录 | 第52-54页 |
(二) 教学案例分析 | 第54-55页 |
四、情境开放型教学设计分析 | 第55-60页 |
(一) 教学设计呈现 | 第55-58页 |
(二) 教学设计分析 | 第58-60页 |
第三章 美国“贾斯珀系列”教学案例分析与启示 | 第60-67页 |
一、美国“贾斯珀系列”教学案例分析 | 第60-65页 |
(一) 教学过程实录 | 第60-62页 |
(二) 教学案例分析 | 第62-65页 |
二、美国“贾斯珀系列”教学启示 | 第65-67页 |
(一) 关注情境开放型结构不良问题解决教学 | 第65页 |
(二) 提倡结构不良问题解决教学的生成性模式 | 第65-66页 |
(三)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脚手架 | 第66页 |
(四) 增强学生解决现实情境问题的能力 | 第66-67页 |
第四章 结构不良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策略 | 第67-85页 |
一、激发学生解决结构不良问题动机的策略 | 第67-69页 |
(一) 创设安全的课堂环境 | 第67-68页 |
(二) 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 第68页 |
(三) 合理利用外部奖赏 | 第68-69页 |
(四) 关注学生的内部动机 | 第69页 |
二、呈现结构不良问题的策略 | 第69-72页 |
(一) 直接式呈现策略 | 第69页 |
(二) 渐进式呈现策略 | 第69-70页 |
(三) 创设情境的策略 | 第70-72页 |
三、促进学生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策略 | 第72-74页 |
(一) 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策略 | 第72页 |
(二) 以真实情境为中心的策略 | 第72-74页 |
四、有效评价结构不良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 第74-81页 |
(一) 纸笔测验评价 | 第76-78页 |
(二) 表现性评价 | 第78-80页 |
(三) 学生自评和互评结合 | 第80-81页 |
五、提高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的元认知策略 | 第81-85页 |
(一) 丰富学生元认知知识 | 第82-83页 |
(二) 增强学生元认知体验 | 第83-84页 |
(三) 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 | 第84-85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 第85-8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85-86页 |
(一) 结构不良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 | 第85-86页 |
(二) 结构不良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策略 | 第86页 |
二、反思与展望 | 第86-88页 |
(一) 反思 | 第86页 |
(二) 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 | 第92-93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93-94页 |
后记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