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 | 第12-13页 |
| 2 多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相关理论及其不确定问题分析 | 第13-24页 |
| 2.1 多机协同作战概述 | 第13-17页 |
| 2.1.1 多机协同作战系统的结构 | 第13-15页 |
| 2.1.2 多机协同作战的协同方式 | 第15-16页 |
| 2.1.3 多机协同作战的意义 | 第16-17页 |
| 2.2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2页 |
| 2.2.1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定义 | 第17-18页 |
| 2.2.2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作用 | 第18-19页 |
| 2.2.3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原则 | 第19页 |
| 2.2.4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方法 | 第19-21页 |
| 2.2.5 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步骤 | 第21-22页 |
| 2.3 效能评估不确定问题的分析 | 第22-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指标体系建立的不确定问题研究及处理 | 第24-31页 |
| 3.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4-25页 |
| 3.2 Delphi 咨询法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不确定问题分析 | 第25-26页 |
| 3.3 改进的 Delphi 咨询法 | 第26-3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4 指标赋权的不确定问题研究及处理 | 第31-45页 |
| 4.1 直觉模糊集的基本理论 | 第31-32页 |
| 4.2 基于直觉模糊的改进的层次分析赋权方法研究 | 第32-38页 |
| 4.2.1 传统的层次分析赋权法的赋权原理及其不确定问题分析 | 第32-34页 |
| 4.2.2 基于直觉模糊的改进的层次分析赋权法 | 第34-36页 |
| 4.2.3 算例分析 | 第36-38页 |
| 4.3 基于直觉模糊的改进的离差最大化赋权方法研究 | 第38-44页 |
| 4.3.1 离差最大化赋权法的赋权原理及其不确定问题分析 | 第38-39页 |
| 4.3.2 基于直觉模糊的改进的离差最大化赋权法 | 第39-41页 |
| 4.3.3 改进的赋权法的合理性理论分析 | 第41页 |
| 4.3.4 改进的赋权法的合理性实例仿真分析 | 第41-4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5 多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模型 | 第45-60页 |
| 5.1 多机协同作战效能指标体系建立 | 第45-47页 |
| 5.2 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分析与计算 | 第47-55页 |
| 5.3 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 5.4 多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实例 | 第56-5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6 总结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个人简介及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