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罐车介绍 | 第11-12页 |
1.3 疲劳研究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动应力、车钩力测试 | 第16-24页 |
2.1 试验内容和方案 | 第16-17页 |
2.1.1 试验方案 | 第16页 |
2.1.2 试验线路 | 第16页 |
2.1.3 编组情况 | 第16-17页 |
2.2 测试设备 | 第17-20页 |
2.2.1 车钩测力传感器 | 第17页 |
2.2.2 动应力测点 | 第17-19页 |
2.2.3 采集设备 | 第19-20页 |
2.3 测力车钩的静态标定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3 车钩力与动应力响应特征研究 | 第24-38页 |
3.1 数据处理 | 第24-27页 |
3.1.1 雨流计数法 | 第24-26页 |
3.1.2 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3.2 数据分析 | 第27-37页 |
3.2.1 不同轴重的应力响应 | 第27-29页 |
3.2.2 车钩力与应力之间关系 | 第29-33页 |
3.2.3 相关性 | 第33-37页 |
3.3 本章总结 | 第37-38页 |
4 载荷谱与应力谱编制 | 第38-52页 |
4.1 载荷谱编制 | 第38-47页 |
4.1.1 变均值法 | 第38页 |
4.1.2 (F_(max)-F_(min)-频次)载荷谱 | 第38-39页 |
4.1.3 不同工况载荷谱编制 | 第39-44页 |
4.1.4 累积频数曲线 | 第44-47页 |
4.2 应力谱编制 | 第47-51页 |
4.2.1 应力谱 | 第47-50页 |
4.2.2 不同速度应力谱编制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车体疲劳损伤规律与寿命预测 | 第52-78页 |
5.1 疲劳损伤计算 | 第52-59页 |
5.1.1 直线工况测点的疲劳损伤 | 第52-54页 |
5.1.2 不同轴重工况测点的疲劳损伤 | 第54-56页 |
5.1.3 不同速度工况测点的疲劳损伤 | 第56-59页 |
5.2 车体有限元计算 | 第59-69页 |
5.2.1 有限元仿真 | 第59-60页 |
5.2.2 测点应力理论计算 | 第60-68页 |
5.2.3 测点损伤计算 | 第68-69页 |
5.3 损伤一致性 | 第69-72页 |
5.3.1 损伤一致性理论 | 第69-70页 |
5.3.2 损伤一致性校准 | 第70-72页 |
5.4 寿命预测 | 第72-77页 |
5.4.1 S-N曲线 | 第72-73页 |
5.4.2 Miner的线性损伤理论 | 第73-74页 |
5.4.3 疲劳寿命计算方法 | 第74-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