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红色经典电影英雄人物形象塑造探析--以马克思主义典型化理论为依据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5页
    (一) 研究目的第9-10页
    (二) 选题意义第10-11页
    (三) 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四) 研究方法第13页
    (五) 研究创新点第13-15页
一、 马克思主义典型化理论之基本观点第15-21页
    (一) 艺术创作要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性”第15-16页
    (二)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细节的真实”第16-17页
    (三) “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第17-18页
    (四) 多样性统一第18页
    (五) 性格情致第18-19页
    (六) 题材选择第19-20页
    (七) 倾向表达第20-21页
二、 典型化理论中国化在红色电影英雄人物塑造中发展深化第21-32页
    (一) 朴素的典型化理论及其实践第21-23页
        1. 为人民大众,朴素、真实、直接地塑造英雄人物第21-22页
        2. 表现普通人典型的正面特质第22页
        3. 用典型形象的塑造再现生活本质第22-23页
        4. 出现片面强调典型的倾向第23页
    (二) 政治化的典型化理论及其实践第23-25页
        1. 塑造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第23-24页
        2. 典型化与“三突出”创作原则第24页
        3. 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及相互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斗争第24-25页
        4. 强化革命性阶级性,淡化甚至消逝人性人情第25页
    (三) 反思的典型化理论及其实践第25-28页
        1. 表现时代前进方向激发人们进取图强第25-26页
        2. 对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借鉴第26-27页
        3. 创造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电影艺术形式第27-28页
        4. 真实正确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本质第28页
    (四) 科学的典型化思想及其实践第28-32页
        1. 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第29页
        2. 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在多元化和改革中坚持的典型化电影创作理论第29-30页
        3. 从“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第30-32页
三、 典型化理论在红色经典电影英雄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实践第32-50页
    (一) 红色经典电影及其英雄人物概念界定第32-33页
    (二) 领袖形象塑造第33-36页
        1. 用细节塑造领袖人物第34页
        2. 描写领袖情感“平民化”第34-35页
        3. 表现领袖与群众关系“零距离”第35页
        4. 塑造领袖性格“真人化”第35-36页
    (三) 战斗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第36-42页
        1. 深度挖掘信仰的悲壮美第36-37页
        2. 用传奇的故事立体地塑造战斗英雄人物第37-39页
        3. 用真情表现崇高美第39-40页
        4. 反特人物造型独特第40页
        5. 充分表现战争中的人性震撼第40-42页
    (四) 女性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第42-44页
        1. 在故事情节中自然表露英雄气概第42-43页
        2. 彰显女性英雄成长的道路选择第43页
        3. 注重女性英雄外貌气质的描绘第43页
        4. 体现女性形体及性格的温柔美第43-44页
        5. 谱写女性英雄的青春之歌第44页
    (五) 青少年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第44-46页
        1. 在典型环境中选择人生正确成长道路第44-45页
        2. 在严酷的斗争中表现少儿英雄的机智勇敢第45页
        3. 用惊险环境塑造群体少儿英雄第45-46页
        4. 通过叙事塑造少年英雄的鲜活形象第46页
    (六) 其他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第46-50页
        1. 在艰苦环境中表现工人意志觉悟第46-47页
        2. 以朴实顽强挺起农民的脊梁第47页
        3. 塑造守住底线当好官的基层干部形象第47-50页
四、 典型化理论中国化走向与主流电影发展路径第50-59页
    (一) 全面提升对马克思主义典型化理论及其中国化的认识第51-53页
        1. 马克思主义典型化理论的思想光芒始终贯穿于红色影像第52页
        2. 典型化影像与主流价值观共同发展、相互激荡第52页
        3. 过去典型化与现在科学典型化的主要区别第52-53页
    (二) 按照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来塑造英雄人物第53-54页
        1. 回归电影的本体第53页
        2. 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达到“真实性”地再现第53-54页
        3. 电影进入“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决定成败”时代第54页
    (三) 探索电影“视觉冲击”和灵魂触摸的一致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54-55页
        1. 正确估价当前电影教育功能第54-55页
        2. 电影应该贴近现实第55页
        3. 电影典型化的本体功能是客观地真实地映现现实第55页
    (四) 电影典型化创作应在科学性、真实性、现实感、亲切感上下功夫第55-56页
        1. 聚焦现实,关注人生第55-56页
        2. 人物对比,境遇交错第56页
        3. 全面探索,提升吸引力第56页
    (五) “视觉冲击力”应与科学典型化有机对接第56-59页
        1. “视觉冲击力”应与主流意识和主旋律结合统一第57页
        2. “视觉冲击力”应与现实关怀和审美价值取向结合统一第57-58页
        3. 全面提升影片艺术质量应与提高技术结合统一第58-59页
结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与现实的映照--关于历史电视剧的“镜像”研究
下一篇:中韩“穿越”题材电视剧叙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