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研究--以成长性为视角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框架 | 第9页 |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9-11页 |
1.3.1 可能的创新 | 第9-10页 |
1.3.2 不足之处 | 第10-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2.1 盈余管理 | 第11-14页 |
2.1.1 IPO盈余管理的存在性 | 第11-12页 |
2.1.2 盈余管理的方式 | 第12-14页 |
2.2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2.2.1 外部监管 | 第14-15页 |
2.2.2 财务状况 | 第15-16页 |
2.2.3 公司治理 | 第16页 |
2.3 成长性 | 第16-19页 |
2.3.1 成长性的的衡量指标 | 第16-17页 |
2.3.2 成长性与盈余管理 | 第17-19页 |
第3章 相关理论与我国创业板制度背景 | 第19-30页 |
3.1 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3.1.1 盈余管理 | 第19-21页 |
3.1.2 成长性 | 第21-22页 |
3.2 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3.2.1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3.2.2 成长性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3.3 我国创业板制度背景 | 第24-28页 |
3.3.1 我国创业板发行制度 | 第24-27页 |
3.3.2 我国创业板市场现状 | 第27-28页 |
3.4 成长性、IPO与盈余管理 | 第28-30页 |
3.4.1 IPO与盈余管理 | 第28-29页 |
3.4.2 成长性与IPO盈余管理 | 第29-30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 | 第30-48页 |
4.1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 | 第30-32页 |
4.1.1 会计盈余管理 | 第30页 |
4.1.2 真实盈余管理 | 第30-32页 |
4.2 变量设计和样本选择 | 第32-34页 |
4.2.1 变量设计 | 第32-34页 |
4.2.2 样本选择 | 第34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34页 |
4.4 成长性与IPO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 第34-48页 |
4.4.1 描述性统计 | 第34-36页 |
4.4.2 单变量分析 | 第36-40页 |
4.4.3 模型变量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4.4.4 多元回归分析 | 第41-48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52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9-52页 |
5.2.1 完善上市制度 | 第49-50页 |
5.2.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0页 |
5.2.3 完善监管制度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