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4-15页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1.5 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7页 |
1.5.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税务机关公务员能级管理理论及经验 | 第18-26页 |
2.1 公务员能级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18-23页 |
2.1.1 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2 能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1.3 公务员能级管理的内涵 | 第20-21页 |
2.1.4 公务员能级管理的基本内容 | 第21-23页 |
2.2 税务机关实施公务员能级管理的积极意义 | 第23-25页 |
2.2.1 拓宽税务人员职业生涯的纵向通道 | 第23-24页 |
2.2.2 激发税务人员的活力和创造力 | 第24页 |
2.2.3 促进各项税收工作任务的落实 | 第24-25页 |
2.2.4 推进学习型、能力型税务机关建设 | 第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G市国税系统公务员能级管理现状 | 第26-38页 |
3.1 G 市国税系统实施公务员能级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 第26-28页 |
3.1.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要求 | 第26页 |
3.1.2 国家税务总局深化税务人员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 | 第26-27页 |
3.1.3 G 市国税局实现经济税源与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 第27-28页 |
3.2 G 市国税系统公务员能级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8-35页 |
3.2.1 能级初始化 | 第29-31页 |
3.2.2 能级管理过程 | 第31-33页 |
3.2.3 采取学分制能级培训管理方式 | 第33-35页 |
3.3 G 市国税系统公务员能级管理的成效 | 第35-36页 |
3.3.1 人力资源的配置更为科学 | 第35页 |
3.3.2 干部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 第35页 |
3.3.3 工资薪酬分配更为合理 | 第35-36页 |
3.3.4 干部教育培训更为系统 | 第36页 |
3.3.5 组织和个人发展更为协同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G市国税系统公务员能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38-48页 |
4.1 G 市国税系统公务员能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4.1.1 外部问题 | 第38-40页 |
4.1.2 内部问题 | 第40-42页 |
4.2 G 市国税系统公务员能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7页 |
4.2.1 外部原因分析 | 第42-43页 |
4.2.2 内部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G市国税系统公务员能级管理的改善对策 | 第48-62页 |
5.1 优化税务系统公务员能级管理的宏观思路 | 第48-51页 |
5.1.1 加强理论探索是优化能级管理的基础 | 第48-49页 |
5.1.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优化能级管理的前提 | 第49-50页 |
5.1.3 确立能级津贴合法性地位是优化能级管理的保障 | 第50-51页 |
5.2 优化税务系统公务员能级管理的微观对策 | 第51-60页 |
5.2.1 增强系统内外对能级管理的认知 | 第51-52页 |
5.2.2 实施科学公正的能级评定 | 第52-54页 |
5.2.3 开展动态化的能岗匹配分析 | 第54-56页 |
5.2.4 引入现代绩效管理体系 | 第56-58页 |
5.2.5 加强能级管理的后续运用 | 第58-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