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甲基营养菌MB200中与L-丝氨酸反馈抑制相关的serA基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1页
    1.1 甲基营养菌简介第11-12页
    1.2 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简介第12-15页
    1.3 ACT功能结构域第15页
    1.4 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分子改造第15-16页
    1.5 定点突变第16-18页
    1.6 丙氨酸扫描诱变第18页
    1.7 同源建模第18页
    1.8 L-丝氨酸及其生产应用第18-19页
        1.8.1 L-丝氨酸及其生产方法第18-19页
        1.8.2 利用甲基营养型细菌生产L-丝氨酸第19页
    1.9 实验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10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42页
    2.1 实验材料第21-25页
        2.1.1 实验所用菌株及质粒第21页
        2.1.2 实验所用到的培养基第21-22页
        2.1.3 实验中所用缓冲液及溶液第22-24页
        2.1.4 抗生素第24-25页
        2.1.5 菌株保藏第25页
    2.2 方法与步骤第25-27页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第25-26页
        2.2.2 M.sp MB200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6-27页
    2.3 serA基因克隆、纯化及酶切第27-29页
        2.3.1 serA基因的PCR扩增第27页
        2.3.2 PCR产物纯化第27-28页
        2.3.3 酶切第28页
        2.3.4 酶切产物纯化第28-29页
    2.4 pET-30a(+)载体的提取、酶切及纯化第29-30页
        2.4.1 pET-30a(+)载体的提取第29-30页
        2.4.2 酶切第30页
        2.4.3 纯化第30页
    2.5 转化第30-32页
        2.5.1 大肠杆菌DH5α化学转化法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0页
        2.5.2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0-31页
        2.5.3 转化第31页
        2.5.4 阳性转化子筛选第31-32页
        2.5.5 重组质粒的酶切验证第32页
    2.6 突变体重组菌的构建第32-36页
        2.6.1 反向PCR引物设计第32-33页
        2.6.2 反向PCR扩增与Dpn Ⅰ消化第33-34页
        2.6.3 构建突变转化子第34页
        2.6.4 转化子阳性验证第34页
        2.6.5 突变型重组载体的提取第34-35页
        2.6.6 突变位点测序验证第35页
        2.6.7 表达重组子的构建第35-36页
    2.7 诱导表达检测第36页
    2.8 蛋白酶纯化第36-37页
        2.8.1 粗酶液的制备第36-37页
        2.8.2 纯化第37页
    2.9 变性SDS-PAGE检测第37-38页
        2.9.1 变性SDS-PAGE配方第37页
        2.9.2 制胶以及SDS-PAGE步骤第37-38页
    2.10 NADH标准曲线绘制第38-39页
    2.11 蛋白浓度测定及其蛋白标准曲线绘制第39-40页
    2.12 M.sp MB200中3-PGDH最适条件(温度、pH值)确定第40页
    2.13 3-PGDH的酶活测定及其L-丝氨酸反馈抑制效应分析第40-42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2-56页
    3.1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2-47页
        3.1.1 物理化学性质分析第42页
        3.1.2 信号肽预测第42-43页
        3.1.3 亲疏水性分析第43页
        3.1.4 二级结构以及功能域预测分析第43-45页
        3.1.5 多重序列比对第45页
        3.1.6 同源建模第45-47页
    3.2 野生型serA转化子的构建第47-49页
        3.2.1 serA基因的克隆第47-48页
        3.2.2 载体pET30-a(+)质粒的提取和酶切第48页
        3.2.3 野生型重组子构建第48-49页
    3.3 突变型重组子构建第49-53页
        3.3.1 serA基因定点突变第49-51页
        3.3.2 反向PCR产物转化及其PCR验证第51页
        3.3.3 serA基因突变点测序验证第51-53页
    3.4 诱导表达第53页
    3.5 目的蛋白粗酶液经过NTA-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第53-54页
    3.6 不同L-丝氨酸浓度下野生型和突变型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酶活比较第54-56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56-59页
    4.1 甲基营养菌MB200 ser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第56页
    4.2 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分子改造第56-58页
    4.3 结论第58页
    4.4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录一 仪器和设备第68-69页
附录二 引物序列第69-70页
附录三 核苷酸序列比对第70-76页
附录四 氨基酸序列比对第76-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产双乙酰嗜热链球菌的筛选及其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研究
下一篇:高通量筛选Ⅲ型抑制剂方法的建立及金属离子对十字花科黑腐病菌T3SS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