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课题提出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5-17页 |
2 结构的模态分析理论与模态参数辨识 | 第17-32页 |
2.1 多自由度系统的频响函数分析 | 第17-20页 |
2.1.1 频响函数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频响函数矩阵 | 第17-18页 |
2.1.3 模态参数与频响函数之间的关系 | 第18-20页 |
2.2 模态测试技术 | 第20-24页 |
2.2.1 概述 | 第20-21页 |
2.2.2 支撑位置 | 第21-22页 |
2.2.3 激振位置 | 第22-23页 |
2.2.4 测量位置 | 第23-24页 |
2.3 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参数辨识 | 第24-30页 |
2.3.1 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参数 | 第24-26页 |
2.3.2 多自由度系统模态参数的辨识方法 | 第26-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频域内桥梁行车激励的辨识方法 | 第32-44页 |
3.1 频响函数矩阵求逆法 | 第32-35页 |
3.2 频域模态坐标转换法 | 第35-37页 |
3.3 桥梁行车激励辨识的实验模态方法 | 第37-42页 |
3.3.1 实验模态方法的理论推导 | 第37-39页 |
3.3.2 利用随机振动理论求解行车激励荷载的统计特性 | 第39-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模拟实验与实验数据分析 | 第44-69页 |
4.1 概述 | 第44页 |
4.2 梁板结构和实验仪器设备 | 第44-46页 |
4.3 模态实验及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46-52页 |
4.3.1 实验的目的和内容 | 第46-47页 |
4.3.2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7-52页 |
4.3.3 小结 | 第52页 |
4.4 桥梁行车激励辨识实验及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52-67页 |
4.4.1 实验的目的和内容 | 第52-53页 |
4.4.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3-67页 |
4.4.3 小结 | 第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