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宋代巴蜀赋学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的价值及其相关说明 | 第12-14页 |
(一) 研究的价值 | 第12页 |
(二) 研究的相关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宋代巴蜀赋学产生的背景 | 第14-24页 |
一、地理位置与环境 | 第14-16页 |
二、宋代巴蜀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繁荣 | 第16-18页 |
三、宋代巴蜀文化的状况以及教育的发达 | 第18-20页 |
四、巴蜀文学的范式 | 第20-24页 |
第二章 宋代巴蜀赋学的主要内容 | 第24-49页 |
第一节 “尚用”与“尚情”的价值观 | 第24-34页 |
第二节 赋尚自然的创作思想 | 第34-43页 |
第三节 不同风格之下的重文、尚丽思想 | 第43-49页 |
第三章 宋代巴蜀赋学的地位及其影响 | 第49-58页 |
第一节 宋代巴蜀赋学的地位 | 第49-55页 |
第二节 宋代巴蜀赋学的影响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