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1.1 时代背景 | 第8-9页 |
1.1.2 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状况 | 第9页 |
1.1.3 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要求和趋势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国内外针对组成智慧校园的各个模块、组件的设计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外针对智慧校园项目实施管理与风险控制 | 第14-16页 |
1.3.3 总结与评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1-30页 |
2.1 智慧校园 | 第21-26页 |
2.1.1 智慧校园的产生与发展 | 第21-24页 |
2.1.2 智慧校园的组成及应用结构 | 第24-26页 |
2.2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 | 第26-30页 |
2.2.1 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 第26-27页 |
2.2.2 现代项目管理方法 | 第27-30页 |
3 X大学新校区智慧校园项目建设方案规划 | 第30-64页 |
3.1 X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0-35页 |
3.2 X大学智慧校园需求分析 | 第35-47页 |
3.2.1 基础网络需求 | 第35-38页 |
3.2.2 数据中心需求 | 第38-42页 |
3.2.3 安全防护需求 | 第42-45页 |
3.2.4 大数据需求 | 第45-46页 |
3.2.5 管理维护需求 | 第46-47页 |
3.3 X大学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 第47-50页 |
3.3.1 兼容性原则-兼顾新老应用 | 第48页 |
3.3.2 兼容性原则-可与其他应用互通 | 第48-49页 |
3.3.3 时效性原则-采取目前最新的技术 | 第49-50页 |
3.3.4 稳定性原则-采取目前有案例支撑的实施方式 | 第50页 |
3.4 X大学智慧校园整体建设方案 | 第50-64页 |
3.4.1 基础网络建设方案 | 第50-54页 |
3.4.2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 第54-57页 |
3.4.3 安全防护建设方案 | 第57-59页 |
3.4.4 大数据建设方案 | 第59-62页 |
3.4.5 运维管理建设方案 | 第62-64页 |
4 X大学新校区智慧校园项目建设中的实施管理 | 第64-76页 |
4.1 项目组织结构 | 第64-66页 |
4.1.1 项目人员组织计划 | 第65页 |
4.1.2 项目人员岗位职责 | 第65-66页 |
4.2 工程项目管理 | 第66-76页 |
4.2.1 施工管理流程 | 第67-70页 |
4.2.2 施工准备 | 第70-71页 |
4.2.3 施工进度管理 | 第71-73页 |
4.2.4 施工质量管理 | 第73-76页 |
5 X大学新校区实施阶段中风险识别与控制 | 第76-82页 |
5.1 X大学新校区建设实施阶段风险与措施 | 第76-79页 |
5.1.1 技术风险与措施 | 第76-77页 |
5.1.2 组织风险与措施 | 第77页 |
5.1.3 系统集成风险与措施 | 第77页 |
5.1.4 过程控制风险与措施 | 第77-78页 |
5.1.5 进度风险与措施 | 第78-79页 |
5.2 X大学新校区实施阶段中应急预案 | 第79-82页 |
5.2.1 非技术类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 第79-80页 |
5.2.2 技术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 第80-8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2-83页 |
6.1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