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工湖水动力特性与水质变化规律研究--以雁鸣湖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湖泊水动力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湖泊水质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湖泊泥沙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4 雁鸣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5 文献总结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水质监测 | 第17-33页 |
2.1 雁鸣湖概况 | 第17-18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7-18页 |
2.1.2 气候概况 | 第18页 |
2.1.3 水文概况 | 第18页 |
2.2 湖泊水质监测与评价 | 第18-31页 |
2.2.1 水环境现状 | 第18-19页 |
2.2.2 水质监测 | 第19-23页 |
2.2.3 水质评价 | 第23-27页 |
2.2.4 富营养状态评价 | 第27-31页 |
2.3 小结 | 第31-33页 |
3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33-47页 |
3.1 水动力模型 | 第33-38页 |
3.1.1 控制方程 | 第33-34页 |
3.1.2 方程离散求解 | 第34-37页 |
3.1.3 方程求解 | 第37页 |
3.1.4 边界条件 | 第37页 |
3.1.5 参数求解 | 第37-38页 |
3.2 泥沙模块 | 第38-41页 |
3.2.1 主控方程 | 第38页 |
3.2.2 沉积模型方程 | 第38-40页 |
3.2.3 侵蚀模型方程 | 第40-41页 |
3.3 水质模型 | 第41-45页 |
3.3.1 模型描述 | 第41-42页 |
3.3.2 水质模型构建 | 第42-45页 |
3.5 小结 | 第45-47页 |
4 湖泊水动力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47-67页 |
4.1 研究区域与模型验证 | 第47-50页 |
4.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7-48页 |
4.1.2 模型的验证 | 第48-50页 |
4.2 湖泊水动力特性影响分析 | 第50-63页 |
4.2.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2页 |
4.2.2 风场对水动力影响 | 第52-55页 |
4.2.3 吞吐流对水动力影响 | 第55-56页 |
4.2.4 泥沙对水动力影响 | 第56-60页 |
4.2.5 水位对水动力影响 | 第60-63页 |
4.3 讨论分析 | 第63-65页 |
4.4 小结 | 第65-67页 |
5 含沙水对水质指标影响解析及水环境调控 | 第67-87页 |
5.1 水质现状 | 第67页 |
5.2 参数敏感性分析和验证 | 第67-71页 |
5.2.1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7-70页 |
5.2.2 水质模型验证 | 第70-71页 |
5.3 含沙水对水质影响 | 第71-79页 |
5.3.1 模拟方案设置 | 第71-72页 |
5.3.2 悬浮泥沙时空分布 | 第72-73页 |
5.3.3 含沙水对COD的影响 | 第73-75页 |
5.3.4 含沙水对叶绿素a的影响 | 第75-76页 |
5.3.5 含沙水对TN的影响 | 第76-77页 |
5.3.6 含沙水对TP的影响 | 第77-78页 |
5.3.7 泥沙对水质影响分析 | 第78-79页 |
5.4 水环境调控 | 第79-85页 |
5.5 小结 | 第85-8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结论 | 第87-88页 |
6.2 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9页 |
附录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