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2页 |
1.2 文献综述和选题依据 | 第12-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1.3.2 理论思辨法 | 第16-17页 |
1.4 总体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17-19页 |
2 追溯:克雷格思想的源与流 | 第19-24页 |
2.1 解构:社会科学的去自然主义 | 第19-20页 |
2.2 建构:从准范式到成熟学科 | 第20-24页 |
2.2.1 社会学科建构源头 | 第20-22页 |
2.2.2 传播学理论的合流 | 第22-24页 |
3 创新:克雷格的传播观 | 第24-35页 |
3.1 构建元模型 | 第24-28页 |
3.1.1 突破口:走向话语 | 第24-25页 |
3.1.2 对话:实践与理论 | 第25-26页 |
3.1.3 元话语 | 第26-27页 |
3.1.4 对话场:元模型及其序列模型 | 第27-28页 |
3.2 克雷格的实践观 | 第28-32页 |
3.2.1 实践观 | 第28-30页 |
3.2.2 实践学科 | 第30-32页 |
3.3 实用主义:传统与模型关系 | 第32-35页 |
4 理论贡献:可通约性、传播角度、理论生产与规范理论 | 第35-39页 |
4.1 实践目的:可通约的前提 | 第35-36页 |
4.2 元模型:传播视角的集大成者 | 第36-37页 |
4.3 辩证对话:传播学理论再生产 | 第37页 |
4.4 规范理论:作为实践学科的传播学 | 第37-39页 |
5 再度反思:传播学转向 | 第39-50页 |
5.1 焦点转向:社会学科的合法性逻辑 | 第39-42页 |
5.2 去中心化:从传播学科到传播实践 | 第42-45页 |
5.3 学科视野:作为方法的传播 | 第45-50页 |
结语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