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发展传播视角下区县政务微传播研究--基于“沙坪坝微政务”的分析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1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信息革命引领政务微传播平台蓬勃发展第12-13页
        1.1.2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众媒介与社会发展第13页
    1.2 研究对象第13-16页
        1.2.1“沙坪坝微政务”简介第14-15页
        1.2.2 选择研究对象的原因第15-16页
    1.3 文献综述第16-25页
        1.3.1 关于政务微传播的研究第16-21页
        1.3.2 区县政务微传播的研究第21-22页
        1.3.3 关于发展传播的文献综述第22-25页
    1.4 研究意义第25-26页
        1.4.1 理论意义第25页
        1.4.2 现实意义第25-26页
    1.5 研究方法第26-27页
    1.6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27-28页
        1.6.1 创新之处第27页
        1.6.2 不足之处第27-28页
2 发展传播与我国区县政务微传播第28-39页
    2.1 概念界定第28-31页
        2.1.1 政务微传播概念厘清第28-30页
        2.1.2 区县政务微传播的范围界定第30-31页
        2.1.3 发展传播视角的阐释第31页
    2.2 发展传播学的理论演进第31-34页
        2.2.1 现代化范式的“生成”第32-33页
        2.2.2 现代化范式的“消逝”第33-34页
        2.2.3 现代化范式的“重构”第34页
    2.3 发展传播学与发展传播第34-37页
        2.3.1 发展传播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失败第34-35页
        2.3.2 发展传播在中国的出路第35-36页
        2.3.3 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第36-37页
    2.4 区县政务微传播与地区发展第37-39页
        2.4.1 区县政务微博在地方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第37-38页
        2.4.2 区县政务微信提升基层政府服务能力第38页
        2.4.3 区县政务微传播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第38-39页
3“沙坪坝微政务”的实证研究第39-52页
    3.1 定位及功能第39-43页
        3.1.1“沙坪坝微政务”的定位第39-41页
        3.1.2“沙坪坝微政务”的功能与价值第41-43页
    3.2 运营团队及管理架构第43-44页
        3.2.1“沙坪坝微政务”的运营团队第43页
        3.2.2“沙坪坝微政务”的四级管理架构第43-44页
    3.3 工作机制及流程第44-46页
        3.3.1 信息采集第44-45页
        3.3.2 内容编辑与审核第45页
        3.3.3 协作与反馈第45-46页
    3.4 内容呈现方式分析第46-47页
        3.4.1 语言尽可能生动第46页
        3.4.2 表现形式多样化第46-47页
    3.5 互动性分析第47-48页
        3.5.1 回复网友咨询第47-48页
        3.5.2 线下活动增强互动第48页
    3.6 传播效果分析第48-52页
        3.6.1 发布数量和时间统计第49-50页
        3.6.2 图文阅读量与点赞量分析第50-52页
4 我国区县政务微传播平台的发展审视第52-64页
    4.1 我国区县政务微传播平台的发展现状第52-55页
        4.1.1 区县政务微传播平台的战略布局第52-53页
        4.1.2 区县政务微传播实现多平台联动第53-54页
        4.1.3 区县政务微传播实现多层级覆盖第54-55页
    4.2 我国区县政务微传播平台的主要经验第55-60页
        4.2.1 多种手段打造独特风格第55-57页
        4.2.2“微调查”互动成效显著第57-58页
        4.2.3 团队合作分工机制第58页
        4.2.4 发动用户生产内容第58-59页
        4.2.5 发挥平台矩阵效应第59-60页
    4.3 我国区县政务微传播平台的主要问题第60-64页
        4.3.1 领导和运营人员观念较为保守第60-61页
        4.3.2 人员财务资源配备不足第61-62页
        4.3.3 部门间协调整合有待加强第62页
        4.3.4 缺乏持续规范的保障机制第62-63页
        4.3.5 疏于品牌建设管理第63-64页
5 我国区县政务微传播发展的整体建议第64-72页
    5.1 改变传播理念第64-66页
        5.1.1 改变观念,建设参与式政务平台第64-65页
        5.1.2 革新理念,打造服务型政务平台第65-66页
    5.2 整合平台资源第66-68页
        5.2.1 整合平台内部资源,组建核心运营团队第66-67页
        5.2.2 整合区内部门资源,搭建新媒体矩阵平台第67页
        5.2.3 整合外部市场资源,共建政务微传播平台第67-68页
    5.3 培育专业队伍第68-69页
        5.3.1 加强专业培训,在基层建立通讯员队伍第68页
        5.3.2 重视草根用户,发动“意见领袖”的力量第68-69页
    5.4 健全保障机制第69-70页
        5.4.1 出台相应管理规范与条例第69-70页
        5.4.2 健全工作考核机制第70页
    5.5 加强品牌建设第70-72页
        5.5.1 打造特色品牌,保持品牌风格第70-71页
        5.5.2 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品牌价值第71-72页
结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同步碎石封层碎石覆盖率检测算法研究
下一篇:作为方法的传播:克雷格的传播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