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养护、维修与技术改造论文

季节性冻土区铁路隧道防冻措施及温度场变化规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严寒地区冬季隧道冻害预防和治理措施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严寒地区冬季隧道洞内外温度场变化规律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工程背景第17-20页
    2.1 工程概况第17页
    2.2 地质条件第17页
    2.3 气象条件第17-18页
    2.4 水文地质特征第18页
    2.5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第18页
    2.6 陈家沟隧道防冻胀措施第18-20页
第3章 隧道冻害机理研究第20-27页
    3.1 围岩冻胀特性第20-22页
        3.1.1 围岩冻胀导致隧道的变形第20页
        3.1.2 围岩冻胀的发生条件第20-21页
        3.1.3 冻胀力形成的约束条件第21-22页
        3.1.4 循环冻融下围岩强度的损失第22页
    3.2 混凝土的冻胀特性第22-24页
        3.2.1 水冻结而引起混凝土的冻胀第22-23页
        3.2.2 施工缝以及温度裂缝等引起的混凝土冻害第23-24页
    3.3 地下水的影响第24-25页
        3.3.1 地下水赋存与补给的形式第24页
        3.3.2 地下水的温度特性第24-25页
    3.4 衬砌背后积水导致隧道发生冻害第25-26页
    3.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4章 隧道防冻胀措施研究第27-40页
    4.1 冻害等级划分第27-28页
    4.2 隧道防排水技术第28-38页
        4.2.1 严寒地区隧道围岩注浆堵水第29-32页
        4.2.2 寒冷地区隧道防水层防水第32-38页
    4.3 隧道的保温技术第38-40页
第5章 隧道温度场分布及保温抗冻计算研究第40-57页
    5.1 保温材料比选第40-41页
        5.1.1 防火阻燃性能评定第40-41页
        5.1.2 物理参数与热学参数比较第41页
    5.2 隧道温度场分析第41-48页
        5.2.1 热传学的传导方式第42-44页
        5.2.2 热分析材料属性第44-45页
        5.2.3 热传导分析第45-48页
    5.3 温度场分析第48-56页
        5.3.1 隧道模型尺寸的确定第48-50页
        5.3.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50-51页
        5.3.3 模型热物理参数第51页
        5.3.4 隧道平面温度场的划分第51页
        5.3.5 隧道温度场模拟第51-54页
        5.3.6 不同冻害等级隧道的整治措施第54-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57-59页
    6.1 结论第57页
    6.2 展望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个人简历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城市环境杂填土地层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深埋老黄土隧道大变形机理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