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老黄土隧道大变形机理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2 学术价值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黄土隧道工程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黄土隧道变形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黄土隧道大变形的对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研究对象及依托工程背景 | 第13-15页 |
1.3.1 工程背景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黄土隧道力学特性 | 第16-25页 |
2.1 黄土 | 第16页 |
2.1.1 定义 | 第16页 |
2.1.2 节理特征 | 第16页 |
2.1.3 工程特征 | 第16页 |
2.2 黄土的分类 | 第16-17页 |
2.2.1 地层划分 | 第16-17页 |
2.2.2 新黄土 | 第17页 |
2.2.3 老黄土 | 第17页 |
2.3 黄土隧道围岩工程特性 | 第17-19页 |
2.3.1 基本变形特性 | 第17-18页 |
2.3.2 基本构造特性 | 第18页 |
2.3.3 基本物理力学特性 | 第18页 |
2.3.4 基本强度特性 | 第18-19页 |
2.4 黄土隧道施工力学机理 | 第19-23页 |
2.4.1 黄土隧道围岩压力 | 第19-21页 |
2.4.2 黄土隧道的深浅埋 | 第21-22页 |
2.4.3 黄土隧道的变形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深埋老黄土隧道大变形成因 | 第25-36页 |
3.1 深埋老黄土隧道大变形现象 | 第25-26页 |
3.2 现场测试及实验 | 第26-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深埋老黄土隧道大变形数值模拟 | 第36-45页 |
4.1 FLAC~3D数值计算分析思路及参数选取 | 第36-38页 |
4.1.1~FLAC3D数值计算分析思路 | 第36-37页 |
4.1.2 计算工况及参数选取 | 第37-38页 |
4.2 FLAC~3D数值计算及分析结果 | 第38-43页 |
4.2.1 工况一 | 第38-39页 |
4.2.2 工况二 | 第39-41页 |
4.2.3 工况三 | 第41-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深埋黄土隧道大变形处治对策 | 第45-59页 |
5.1 工程情况 | 第45-47页 |
5.1.1 地质概况 | 第45页 |
5.1.2 隧道大变形侵限情况 | 第45-47页 |
5.2 大变形段处治方案 | 第47-53页 |
5.2.1 技术处治方案 | 第47-53页 |
5.3 后续施工段方案 | 第53-58页 |
5.3.1 总结分析 | 第53-54页 |
5.3.2 技术处治方案建议 | 第54-57页 |
5.3.3 施工后的监控量测 | 第57-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