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

大断面公路隧道临近溶洞开挖稳定性及突变失稳特征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岩溶隧道开挖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岩溶隧道临近溶洞的安全厚度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围岩突变失稳特征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4 研究现状评价第15-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溶洞分布特征及掌子面突变失稳机理分析第18-26页
    2.1 依托工程概况第18-20页
        2.1.1 工程简介第18页
        2.1.2 水文地质条件第18-19页
        2.1.3 隧道断面及开挖工法第19-20页
    2.2 溶洞分布特征第20-23页
        2.2.1 溶洞与隧道空间关系第20-22页
        2.2.2 溶洞发育条件及形态分布第22-23页
    2.3 掌子面突变失稳机理分析第23-25页
        2.3.1 突变理论的应用第23-24页
        2.3.2 突变失稳机理分析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大断面公路隧道临近溶洞开挖稳定性及突变失稳破坏模型试验研究第26-78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模型试验相似三定理第26-29页
        3.2.1 相似第一定理第26-28页
        3.2.2 相似第二定理第28页
        3.2.3 相似第三定理第28-29页
    3.3 模型试验相似关系的确定第29页
    3.4 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第29-33页
        3.4.1 试验原型隧道第29-30页
        3.4.2 相似材料第30-33页
    3.5 模型试验系统设计第33-42页
        3.5.1 模型试验装置第33-35页
        3.5.2 模型试验量测系统第35-38页
        3.5.3 承压溶洞模拟装置第38-39页
        3.5.4 模型试验工法选择第39-40页
        3.5.5 模型试验内容第40-42页
    3.6 模型试验步骤第42-44页
    3.7 开挖稳定性试验结果分析第44-60页
        3.7.1 洞周位移第44-47页
        3.7.2 围岩土压力第47-51页
        3.7.3 钢拱架弯矩第51-54页
        3.7.4 钢拱架轴力第54-57页
        3.7.5 稳定性分析第57-59页
        3.7.6 本节小结第59-60页
    3.8 失稳破坏试验结果分析第60-78页
        3.8.1 洞周位移第61-62页
        3.8.2 围岩土压力第62-66页
        3.8.3 钢拱架弯矩第66-69页
        3.8.4 钢拱架轴力第69-72页
        3.8.5 突变失稳特征分析第72-76页
        3.8.6 本节小结第76-78页
第4章 隧道临近承压溶洞掌子面突变失稳特征研究第78-94页
    4.1 隧道临近承压溶洞数值模拟分析第78-85页
        4.1.1 三维数值模型建立与分析第78-81页
        4.1.2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81-85页
    4.2 基于突变理论的分析模型第85-92页
        4.2.1 尖点突变模型第85-86页
        4.2.2 突变模型的建立第86-91页
        4.2.3 数值模拟与公式计算的对比分析第91-92页
    4.3 隧道临近承压溶洞的稳定性控制措施第92-93页
    4.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结论与展望第94-98页
    结论第94-97页
    展望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轨人三线合一空间缆索悬索桥动力响应与行人走行舒适度研究
下一篇:基于粗糙集和灰色模糊理论的公路隧道结构病害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