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轨人三线合一空间缆索悬索桥动力响应与行人走行舒适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1.1 空间缆索体系悬索桥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2 桥梁存在的振动问题 | 第11页 |
1.1.3 TMD的发展及应用 | 第11-12页 |
1.2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空间缆悬索桥动力特性研究 | 第18-3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空间索面倾斜程度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18-25页 |
2.3 跨矢比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25-28页 |
2.4 桥塔刚度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28-31页 |
2.5 加劲梁刚度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31-34页 |
2.6 中央扣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34-3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基于行人舒适度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38-55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有限元模拟 | 第38-41页 |
3.2.1 结构阻尼确定 | 第39页 |
3.2.2 移动荷载模拟 | 第39-41页 |
3.3 行人舒适度评价准则 | 第41-44页 |
3.3.1 各国舒适度准则研究 | 第41-43页 |
3.3.2 舒适度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43-44页 |
3.4 列车激励下行人舒适度研究 | 第44-47页 |
3.4.1 单向行车列车速度对舒适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2 列车双向行车时的舒适度研究 | 第45-47页 |
3.5 汽车车队激励下行人舒适度研究 | 第47-51页 |
3.5.1 双向行车车队重量对舒适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3.5.2 双向行车车队间距对舒适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3.5.3 双向行车车队速度对舒适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3.6 列车与汽车车队共同激励下行人舒适度研究 | 第51-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TMD振动控制研究 | 第55-77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周期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分析 | 第55-60页 |
4.2.1 集中简谐荷载激励 | 第55-56页 |
4.2.2 移动简谐荷载激励 | 第56-58页 |
4.2.3 列车简谐荷载列激励 | 第58-60页 |
4.3 TMD减振原理及构造 | 第60-62页 |
4.4 STMD振动控制研究 | 第62-69页 |
4.4.1 STMD最优参数确定 | 第62页 |
4.4.2 子TMD放置位置研究 | 第62-65页 |
4.4.3 STMD对一阶竖弯抑振分析 | 第65-67页 |
4.4.4 STMD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7-69页 |
4.5 MTMD振动控制研究 | 第69-74页 |
4.5.1 MTMD最优参数确定 | 第69-71页 |
4.5.2 MTMD对一阶竖弯抑振分析 | 第71-72页 |
4.5.3 MTMD系统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72-74页 |
4.6 TMD系统鲁棒性分析 | 第74-75页 |
4.6.1 结构自身频率变化的鲁棒性分析 | 第74-75页 |
4.6.2 子TMD个数对抑振系统鲁棒性的影响 | 第7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7页 |
5.2 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