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侵权责任认定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药品侵权责任概述 | 第11-20页 |
一、药品侵权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11-14页 |
(一)药品侵权和药品不良反应侵权 | 第11-12页 |
(二)药品侵权和医疗侵权 | 第12-13页 |
(三)药品侵权和产品侵权 | 第13-14页 |
二、药品侵权的类型 | 第14-16页 |
(一)根据药品缺陷种类不同进行划分 | 第14-15页 |
(二)根据药品的安全性不同进行划分 | 第15-16页 |
三、药品侵权责任的界定 | 第16-20页 |
(一)药品的范围 | 第16-18页 |
(二)缺陷药品的定义 | 第18-19页 |
(三)药品侵权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药品侵权责任认定的现状 | 第20-28页 |
一、司法实践中对药品侵权责任的定性 | 第20-22页 |
(一)将药品侵权责任定性为一般侵权的情形 | 第20页 |
(二)将药品侵权责任定性为产品责任的情形 | 第20-21页 |
(三)将药品侵权责任定性为医疗损害责任的情形 | 第21-22页 |
二、药品缺陷的认定 | 第22-23页 |
(一)立法规定认定药品缺陷的双重标准 | 第22页 |
(二)司法实践依据国家强制性规定标准认定药品缺陷 | 第22-23页 |
三、药品侵权相关责任主体的归责原则 | 第23-26页 |
(一)药品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责任时的归责原则 | 第23-24页 |
(二)医疗机构承担责任时的归责原则 | 第24-25页 |
(三)其他责任主体承担责任时的归责原则 | 第25-26页 |
四、药品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26-28页 |
(一)司法解释对药品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26-27页 |
(二)司法实践对药品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我国药品侵权责任认定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一、无专门立法和专业鉴定机构 | 第28页 |
二、药品缺陷判断标准不明确 | 第28-30页 |
(一)“不符合产品安全标准”的表述存在诟病 | 第28-29页 |
(二)“不合理危险标准”过于抽象 | 第29-30页 |
三、药品侵权归责原则不合理 | 第30-32页 |
(一)以责任主体的不同来设定归责原则的不合理之处 | 第30-31页 |
(二)不区分药品类型设定归责原则的不合理之处 | 第31-32页 |
四、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过于简单 | 第32-33页 |
(一)无明确的证明程度要求 | 第32页 |
(二)无法认定涉及医理的复杂因果关系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药品侵权责任认定的建议 | 第33-44页 |
一、统一药品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 | 第33-34页 |
二、将药品缺陷的认定标准具体化 | 第34-37页 |
(一)药品设计缺陷时的风险效益标准 | 第34-36页 |
(二)药品制造缺陷时的消费者合理期待标准 | 第36页 |
(三)药品警示缺陷时的两分法 | 第36-37页 |
三、根据药品缺陷侵权类型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 第37-40页 |
(一)药品设计缺陷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 第38页 |
(二)药品制造缺陷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 第38-39页 |
(三)药品警示缺陷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 第39-40页 |
四、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因果关系判断规则 | 第40-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个人简历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