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V得一手好N”句法生成机制及语义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V得一手好N”研究现状第12-16页
        1.1.1 构成成分的性质研究第12-15页
        1.1.2 结构关系研究第15页
        1.1.3 语义与语用功能研究第15页
        1.1.4 语法化与方言研究第15-16页
    1.2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7页
    1.4 本文的语料来源第17-18页
第二章 “V得一手好N”的句法生成第18-32页
    2.1 句法关系的争议第18-19页
    2.2 形义错配现象第19-22页
        2.2.1 领格伪定语第19-21页
        2.2.2 动量词伪定语第21-22页
        2.2.3 “V得一手好N”中的双伪定语第22页
    2.3 “V得一手好N”的句法生成机制第22-29页
        2.3.1 轻动词假设与“VP-壳”第22-25页
        2.3.2 “V得一手好N”的生成过程第25-28页
        2.3.3 “V得一手好N”的句法歧义第28-29页
    2.4 与同形结构的对比第29-31页
    2.5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V得一手好N”各成分的句法分析第32-45页
    3.1 V-N的性质第32-34页
        3.1.1 述宾短语和离合词第32-34页
        3.1.2 V、N的音节构成和性质第34页
    3.2 “好”的句法性质及与其他成分的关系第34-36页
    3.3 “一手”的句法性质及与其他成分的关系第36-38页
        3.3.1 “一手”的句法性质第36页
        3.3.2 “一手”与其他成分的关系第36-38页
    3.4 “得”的性质和句法范畴第38-43页
        3.4.1 可能补语中“得”的性质第38-41页
        3.4.2 可能补语中“得”的句法范畴第41-43页
        3.4.3 “V得一手好N”中“得”的性质第43页
    3.5 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V得一手好N”各成分的语义解释第45-63页
    4.1 V-N的语义——技能第45-52页
        4.1.1 V-N的情状类型第45-46页
        4.1.2 V-N的语义特征第46-48页
        4.1.3 V的语义特征第48-50页
        4.1.4 N的语义角色第50-52页
    4.2 “好”的语义——评价第52-55页
        4.2.1 评价义的外附性第53页
        4.2.2 评价义的主观性第53-54页
        4.2.3 评价义的歧义性第54页
        4.2.4 评价义的情状转化功能第54-55页
    4.3 “一手”的语义——个体化、工具第55-57页
        4.3.1 “一手”的个体化作用第55-56页
        4.3.2 “一手”的工具义第56-57页
    4.4 “得”的语义——动力情态第57-61页
        4.4.1 情态第57-59页
        4.4.2 “得”的语义第59-60页
        4.4.3 非现实性第60-61页
        4.4.4 与时态共现第61页
    4.5 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结语第63-65页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63页
    5.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63-65页
附录第65-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4-75页
后记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蔣藏本《唐韻》訓釋研究
下一篇:新泰方言语音系统及内部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