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 卓越绩效模式国内外实施动态 | 第12-14页 |
1.2.1 国外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概况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卓越绩效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4.1 卓越绩效的概念 | 第14-15页 |
1.4.2 卓越绩效模式的特征 | 第15页 |
1.4.3 卓越绩效的七个类目 | 第15-16页 |
1.4.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核心价值观 | 第16-17页 |
第2章 卓越绩效模式在 S 施工企业的导入前分析 | 第17-22页 |
2.1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第17-18页 |
2.1.1 组织关系 | 第17页 |
2.1.2 员工情况 | 第17页 |
2.1.3 企业文化 | 第17页 |
2.1.4 主要装备能力及技术水平 | 第17-18页 |
2.1.5 主要产品 | 第18页 |
2.1.6 主要顾客和市场细分 | 第18页 |
2.1.7 与供应商和顾客的沟通机制 | 第18页 |
2.2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第18-20页 |
2.2.1 法规和政策环境 | 第18-19页 |
2.2.2 国内竞争环境 | 第19页 |
2.2.3 国际竞争环境 | 第19页 |
2.2.4 战略挑战 | 第19页 |
2.2.5 战略优势 | 第19-20页 |
2.3 S 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前的管理成熟度诊断 | 第20-22页 |
第3章 卓越绩效模式在 S 施工企业的推进过程 | 第22-27页 |
3.1 准备阶段 | 第22-23页 |
3.1.1 确定咨询公司 | 第22页 |
3.1.2 管理诊断及改进计划 | 第22-23页 |
3.1.3 树立标杆企业 | 第23页 |
3.1.4 组织动员 | 第23页 |
3.2 提升阶段 | 第23-25页 |
3.2.1 制定专项提升方案 | 第23-24页 |
3.2.2 卓越绩效培训 | 第24-25页 |
3.2.3 实施情况 | 第25页 |
3.3 自我评价及改进 | 第25-27页 |
第4章 卓越绩效模式在 S 施工企业的运用 | 第27-58页 |
4.1 领导 | 第27-31页 |
4.1.1 高层领导的作用 | 第27-29页 |
4.1.2 组织的治理 | 第29-31页 |
4.1.3 社会责任 | 第31页 |
4.2 战略 | 第31-37页 |
4.2.1 战略制定 | 第31-35页 |
4.2.2 战略部署 | 第35-37页 |
4.3 顾客与市场 | 第37-39页 |
4.3.1 顾客和市场的了解 | 第37-38页 |
4.3.2 顾客关系与顾客满意 | 第38-39页 |
4.4 资源 | 第39-49页 |
4.4.1 人力资源 | 第40-45页 |
4.4.2 财务资源 | 第45-46页 |
4.4.3 信息和知识资源 | 第46-47页 |
4.4.4 技术资源 | 第47-48页 |
4.4.5 基础设施 | 第48页 |
4.4.6 相关方关系 | 第48-49页 |
4.5 过程管理 | 第49-52页 |
4.5.1 过程的识别与设计 | 第49-50页 |
4.5.2 过程的实施和改进 | 第50-52页 |
4.6 测量、分析与改进 | 第52-54页 |
4.6.1 测量、分析与评价 | 第52-53页 |
4.6.2 改进与创新 | 第53-54页 |
4.7 经营结果 | 第54-58页 |
4.7.1 产品和服务的结果 | 第54页 |
4.7.2 市场的结果 | 第54-55页 |
4.7.3 财务结果 | 第55页 |
4.7.4 资源结果 | 第55-56页 |
4.7.5 过程有效性结果 | 第56页 |
4.7.6 领导方面的结果 | 第56-58页 |
第5章 S 施工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运行效果评价 | 第58-64页 |
5.1 S 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成果 | 第58-60页 |
5.2 S 企业在实施卓越绩效模式中的弱项及改进建议 | 第60-61页 |
5.3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