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适应与选择——我国高校办学模式趋同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绪论第9-18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6页
  (一) 当前研究文献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1-16页
  (二) 当前研究的不足第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7页
  (二) 个案研究法第17页
  (三) 实证法第17-18页
第二章:办学模式的内涵和相关因素分析第18-28页
 一、办学模式的内涵第18-21页
  (一) 办学的涵义第18页
  (二) 模式的涵义第18-19页
  (三) 办学模式的涵义第19-21页
 二、办学模式相关要素的内涵第21-26页
  (一) 办学定位第21-23页
  (二) 办学类型第23-24页
  (三) 办学特色第24-25页
  (四) 办学理念第25-26页
 三、办学模式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第26-28页
第三章:办学模式趋同分析第28-44页
 一、办学模式趋同的涵义第28页
  (一) 趋同的涵义第28页
  (二) 办学模式趋同的涵义第28页
 二、我国高校办学模式趋同的表现第28-35页
  (一) 高校办学模式的综合性发展倾向第29-32页
  (二) 高校相互攀升,向高层次发展第32-33页
  (三)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重复,特色淡化第33-35页
 三、我国高校办学模式趋同的原因分析第35-40页
  (一) 组织趋同理论的启发第35-38页
  (二) 高校办学模式趋同的具体原因第38-40页
 四、办学模式趋同的两重性第40-44页
  (一) 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第40-42页
  (二) 动态性及其不稳定性第42-44页
第四章:办学模式的新探索第44-61页
 一、上海市2008年地方本科院校定位规划汇总的实践第44-47页
  (一) 背景及指导思想第44页
  (二) 实践过程描述第44-45页
  (三) 评价第45-47页
 二、通过重点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和优势发展的实践第47-57页
  (一) "211工程"第47-53页
  (二) "985工程"第53-57页
 三、国外高校办学模式启示第57-61页
  (一) 耶鲁大学第57-59页
  (二) 威斯康辛大学第59页
  (三) 麻省理工学院第59-61页
第五章:理论探索和总结第61-66页
 一、高校办学模式的形成和变化是适应和选择的产物第61-62页
 二、关于办学模式的建议第62-66页
  (一) 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第62-63页
  (二) 探寻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第63-64页
  (三) 构建多维的和谐第64-66页
注释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1:访谈提纲第73-75页
附录2:访谈记要第75-86页
后记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自我决定就业动机及其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