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实践研究--以宝鸡渭滨中学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页
    1.5 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及基本理念第16-20页
    2.1 中学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原因第16-17页
        2.1.1 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第16页
        2.1.2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第16-17页
        2.1.3 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第17页
    2.2 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第17-20页
        2.2.1 新课程核心理念第17-18页
        2.2.2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核心第18-20页
第三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其理论依据第20-26页
    3.1 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含义第20-23页
        3.1.1 主体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内涵第20-22页
        3.1.2 发挥学生主体性中必须搞清的关系第22-23页
    3.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论基础第23-26页
        3.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3页
        3.2.2 建构主义学习观第23-24页
        3.2.3 人本主义教育观第24-26页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状况的调查第26-32页
    4.1 问卷调查的设计和相关统计第26-28页
        4.1.1 调查目的第26页
        4.1.2 调查对象第26页
        4.1.3 调查内容第26页
        4.1.4 调查方法和研究思路第26-27页
        4.1.5 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课中主体性发挥较差的表现第27-28页
    4.2 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主体性发挥较差的原因第28-32页
        4.2.1 传统教育观侵吞了学生的主体性第28-29页
        4.2.2 死板的教学机制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第29-30页
        4.2.3 大课堂教学环境挤压了学生的主体性思维空间第30页
        4.2.4 单一的评价方式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第30-32页
第五章 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措施第32-42页
    5.1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第32页
        5.1.1 树立新型师生观第32页
        5.1.2 树立新型教育评价观第32页
    5.2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32-35页
        5.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32-34页
        5.2.2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34-35页
    5.3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第35-38页
        5.3.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第35-36页
        5.3.2 情境教学的精心设计第36-37页
        5.3.3 还学生应有的时间和空间第37-38页
    5.4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第38-39页
    5.5 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第39-40页
    5.6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第40-42页
        5.6.1 评价目标多维度第40-41页
        5.6.2 评价方法多样化第41-42页
结语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第46-52页
致谢第52-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书法教学探索--以西安高新第三中学为例
下一篇:农村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甘肃省庄浪二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