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访惠聚”工作对新疆南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0-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1.2.3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4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1.3 研究思路第17-19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取第19-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9页
        1.4.2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19-20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第20-25页
    2.1 相关概念第20-22页
        2.1.1 治理第20-21页
        2.1.2 基层社会治理第21页
        2.1.3 社会治理能力第21-22页
    2.2 基本理论第22-25页
        2.2.1 善治理论第22-23页
        2.2.2 基层治理理论第23-25页
第3章 新疆南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量第25-42页
    3.1 社会治理能力指标体系设定的背景及目的第25-26页
        3.1.1 社会治理能力的构成第25页
        3.1.2 指标体系第25页
        3.1.3 指标体系的设定目的第25-26页
    3.2 新疆南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评估指标的设定第26-29页
        3.2.1 指标设定原则第26-27页
        3.2.2 指标体系框架构成第27-29页
    3.3 指标选取原因及解释说明第29-32页
        3.3.1 政策执行能力第29-30页
        3.3.2 经济发展能力第30页
        3.3.3 制度创新能力第30-31页
        3.3.4 社会和谐能力第31-32页
        3.3.5 政府再造能力第32页
    3.4 新疆南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测量第32-42页
        3.4.1 设计调查问卷第32-33页
        3.4.2 选取样本点第33页
        3.4.3 预调查第33-36页
        3.4.4 正式调查第36-38页
        3.4.5 调查结果第38-42页
第4章 典型区“访惠聚”工作对社会治理能力调查及成因分析第42-55页
    4.1 “访惠聚”工作对典型区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现状第42-47页
        4.1.1 “访惠聚”工作对社会和谐能力提升最为显著第42-43页
        4.1.2 “访惠聚”工作对政策执行能力提升较为显著第43-44页
        4.1.3 “访惠聚”工作对政府再造能力提升较为显著第44-45页
        4.1.4 “访惠聚”工作对经济发展能力提升不显著第45-47页
        4.1.5 “访惠聚”工作对制度创新能力提升不显著第47页
    4.2 典型区社会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第47-51页
        4.2.1 万名职工拥有科技人员比例低第48-49页
        4.2.2 工作队致富带动力度较弱第49-50页
        4.2.3 双语能力水平低第50-51页
        4.2.4 基础设施投入水平弱第51页
    4.3 影响南疆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的原因分析第51-55页
        4.3.1 客观因素的制约第52-53页
        4.3.2 “访惠聚”工作自身体制机制的制约因素第53-54页
        4.3.3 外部环境的影响第54-55页
第5章 “访惠聚”工作对提升南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第55-59页
    5.1 多途径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第55-56页
        5.1.1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第55页
        5.1.2 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农产品加工向产业化转型第55-56页
        5.1.3 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多渠道解决脱贫问题第56页
    5.2 加强和完善工作队自身建设第56-57页
        5.2.1 派出单位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后盾作用第56-57页
        5.2.2 完善工作队构成模式,更好的形成合力第57页
        5.2.3 完善驻村工作体制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第57页
    5.3 改善外部环境因素第57-59页
        5.3.1 完善经费保障制度,解决后顾之忧第57-58页
        5.3.2 提供特殊政策,吸引人口聚集第58页
        5.3.3 发挥援疆省市优势,进行招商引资第58-59页
第6章 结语和研究展望第59-60页
    6.1 结语第59页
    6.2 研究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1第62-69页
附录2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地方政府公共交通服务外包研究
下一篇:社区志愿服务中的社会资本研究--以合肥市B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