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C的订单插入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约束理论概述 | 第9-13页 |
| ·TOC的体系结构 | 第10-11页 |
| ·TOC的作业成本体系 | 第11-12页 |
| ·TOC的九条基本原则 | 第12-13页 |
| ·约束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 ·研究分析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 2 基于TOC的插单生产计划与控制框架结构 | 第18-30页 |
| ·约束理论分析 | 第18-24页 |
| ·瓶颈的描述 | 第18-21页 |
| ·DBR排程方法 | 第21-22页 |
| ·DBR排程执行步骤 | 第22-24页 |
| ·考虑插单的生产计划排程分析 | 第24-27页 |
| ·订单插入流程分析 | 第24-25页 |
| ·基于MRP/ERP的插单排程分析 | 第25-27页 |
| ·基于TOC的订单插入排产实现 | 第27-29页 |
| ·集成方法 | 第27-28页 |
| ·体系结构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插单选择与插单算法研究 | 第30-38页 |
| ·插单要素分析 | 第30-31页 |
| ·订单优先级评价指标 | 第31-32页 |
| ·插单选择 | 第32-35页 |
|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32-34页 |
| ·算例分析 | 第34-35页 |
| ·插单算法分析 | 第35-37页 |
| ·单插单算法 | 第35-36页 |
| ·顺延插单算法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插单后的排产方法研究 | 第38-50页 |
| ·生产系统监控 | 第38-39页 |
| ·生产节奏的建立 | 第39-41页 |
| ·瓶颈排产方法 | 第41-44页 |
| ·关键件排产研究 | 第44-46页 |
| ·瓶颈工序的计划编制 | 第44-45页 |
| ·瓶颈工序前的计划编制 | 第45-46页 |
| ·瓶颈工序后的计划编制 | 第46页 |
| ·算例分析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5 生产线平衡模式分析 | 第50-58页 |
| ·非瓶颈机加工时间波动与保护性产能关系 | 第50-51页 |
| ·瓶颈机闲置和堵塞情况分析 | 第51-52页 |
| ·非瓶颈机对瓶颈机所造成的闲置程度分析 | 第51-52页 |
| ·非瓶颈机对瓶颈机所造成的堵塞程度分析 | 第52页 |
| ·生产线保护性产能设计模式 | 第52-54页 |
| ·瓶颈机前工作机的保护性产能设计模式 | 第52-53页 |
| ·瓶颈机后工作机的保护性产能设计模式 | 第53-54页 |
| ·算例分析 | 第54-57页 |
| ·算例 | 第54-56页 |
| ·分析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6 原型系统实现 | 第58-62页 |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58页 |
| ·系统功能分析 | 第58-59页 |
|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59-60页 |
| ·系统功能实现过程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总结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