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基于药效团融合策略的N-芳基吡啶酮及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和抗阿尔茨海默症活性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写表第10-16页
研究背景第16-20页
第一部分 作用于AD的吡啶酮类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活性研究第20-129页
    1 3-羟基-4-吡啶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活性研究第20-68页
        1.1 3-羟基-4-吡啶酮类化合物的设计思路第20-24页
        1.2 3-羟基-4-吡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第24-26页
            1.2.1 3-苄氧基-4-吡喃酮片段的合成第25页
            1.2.2 1-苯基-3-羟基-4-吡啶酮类衍生物Ⅰ-29~Ⅰ-35的合成第25-26页
        1.3 3-羟基-4-吡啶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评价及构效关系讨论第26-31页
            1.3.1 3-羟基-4-吡啶酮类衍生物的H_3受体拮抗、抑制Aβ聚集、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第26-29页
            1.3.2 3-羟基-4-吡啶酮类衍生物的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第29-31页
        1.4 代表性化合物Ⅰ-29的进一步体外生物学评价第31-36页
            1.4.1 化合物Ⅰ-29对组胺受体其他亚型的选择性第31页
            1.4.2 化合物Ⅰ-29对Aβ直接聚集及解聚的影响第31-33页
            1.4.3 化合物Ⅰ-29与Cu~(2+)螯合方式研究第33-34页
            1.4.4 化合物Ⅰ-29对Cu~(2+)诱导的Aβ聚集及解聚的影响第34-36页
        1.5 化合物Ⅰ-29的初步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评价第36-40页
            1.5.1 化合物Ⅰ-29对hERG的影响第36-37页
            1.5.2 化合物Ⅰ-29的细胞毒性研究第37页
            1.5.3 化合物Ⅰ-29的血脑屏障渗透性第37-39页
            1.5.4 化合物Ⅰ-29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第39-40页
        1.6 小结第40页
        1.7 实验部分第40-68页
    2 3-甲氧基-4-吡啶酮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和活性研究第68-129页
        2.1 3-甲氧基-4-吡啶酮及其类似物的设计思路第68-70页
        2.2 3-甲氧基-4-吡啶酮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第70-74页
            2.2.1 3-烷氧基-4-吡喃酮的合成第70页
            2.2.2 1-取代苯基-3-烷氧基-4-吡啶酮类化合物Ⅰ-56~Ⅰ-70的合成第70-71页
            2.2.3 3-二甲氨基甲酰氧基4-吡啶酮衍生物Ⅰ-71的合成第71-72页
            2.2.4 芳醚为连接链的4-吡啶酮衍生物Ⅰ-81~Ⅰ-86的合成第72页
            2.2.5 苯甲酰基为连接链的4-吡啶酮衍生物Ⅰ-90~Ⅰ-92的合成第72-73页
            2.2.6 苯磺酰基为连接链的4-吡啶酮衍生物Ⅰ-102~Ⅰ-104的合成第73-74页
        2.3 3-甲氧基-4-吡啶酮及其类似物的生物学评价及构效关系讨论第74-80页
            2.3.2 3-甲氧基-4-吡啶酮及其类似物的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第80页
            2.3.3 代表性化合物对hERG通道的影响第80页
        2.4 化合物Ⅰ-68的与H_3受体及淀粉样蛋白肽的分子对接研究第80-82页
            2.4.1 化合物Ⅰ-68与H_3受体的分子对接第80-81页
            2.4.2 化合物Ⅰ-68与Aβ的分子对接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第81-82页
        2.5 化合物Ⅰ-68的系统生物学评价第82-92页
            2.5.1 化合物Ⅰ-68对组胺受体其他亚型的选择性第82-83页
            2.5.2 化合物Ⅰ-68对Aβ的聚集以及解聚的影响第83-87页
            2.5.3 化合物Ⅰ-68对鼠肝微粒体的稳定性第87页
            2.5.4 化合物Ⅰ-68的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第87-89页
            2.5.5 化合物Ⅰ-68的动物体内药效学评价第89-92页
        2.6 小结第92-93页
        2.7 实验部分第93-129页
第二部分 作用于AD的喹啉酮及类黄酮类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第129-171页
    3.1 2-苯基喹啉酮及类黄酮类化合物的设计思路第129-130页
    3.2 2-苯基喹啉酮及类黄酮类化合物的ADME性质预测第130-133页
    3.3 2-苯基喹啉酮及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第133-137页
        3.3.1 2-苯基喹啉酮衍生物Ⅱ-8~Ⅱ-13的合成第133页
        3.3.2 3-羟基(甲氧基)-2-苯基喹啉酮衍生物Ⅱ-20~Ⅱ-23的合成第133-134页
        3.3.3 黄酮衍生物Ⅱ-28~Ⅱ-33的合成第134-135页
        3.3.4 黄酮醇衍生物Ⅱ-36~Ⅱ-39的合成第135-136页
        3.3.5 5-羟基(甲氧基)黄酮衍生物Ⅱ-43~Ⅱ-46的合成第136页
        3.3.6 类黄酮衍生物Ⅱ-48~Ⅱ-53的合成第136-137页
    3.4 2-苯基喹啉酮及类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评价及构效关系讨论第137-142页
    3.5 部分化合物对Aβ的聚集及解聚的影响(TEM法)第142-144页
    3.6 小结第144-145页
    3.7 实验部分第145-171页
第三部分 作用于AD的吡唑啉酮类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第171-214页
    4.1 吡唑啉酮类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思路第171-172页
    4.2 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第172-175页
        4.2.1 2-取代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第172-173页
        4.2.2 3-取代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第173页
        4.2.3 对苄氧基苯肼的合成第173-174页
        4.2.4 目标化合物Ⅲ-73~Ⅲ-86的合成第174-175页
    4.3 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评价及构效关系研究第175-177页
    4.4 吡唑啉酮类化合物与H_3受体的分子对接研究第177-178页
    4.5 化合物Ⅲ-78对Aβ的聚集及解聚的影响(TEM法)第178-179页
    4.6 小结第179-180页
    4.7 实验部分第180-214页
参考文献第214-223页
第四部分 组胺H_3受体相关多靶点药物的研究进展(综述)第223-259页
    5.1 组胺H_3受体第223-225页
        5.1.1 组胺H_3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第223-224页
        5.1.2 组胺H_3受体的相关信号通路第224-225页
    5.2 组胺H_3受体配体第225-228页
        5.2.1 组胺H_3受体激动剂第225-226页
        5.2.2 组胺H_3受体拮抗剂第226-228页
    5.3 作用于中枢的H_3受体相关的多靶点化合物第228-241页
        5.3.1 同时作用于H_3受体和HMT的多靶点化合物第228-230页
        5.3.2 同时作用于H_3受体和AChE的多靶点化合物第230-236页
        5.3.3 同时作用于H_3受体和SERT的多靶点化合物第236-240页
        5.3.4 同时作用于H_3受体和其他中枢神经靶点的多靶点化合物第240-241页
    5.4 作用于外周的H_3受体相关的多靶点化合物第241-245页
        5.4.1 同时作用于H_3受体和H_1受体的多靶点化合物第241-244页
        5.4.2 同时作用于H_3受体和H_4受体的多靶点化合物第244-245页
    5.5 结语第245-246页
    参考文献第246-259页
个人简历第259页

论文共2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噻吩骈吡啶酮及2-氨基嘧啶类Chk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学活性评价
下一篇:产学研合作中的政—产—学/研利益关系及其协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