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高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下小组工作介入学生适应研究--以A大学国际学院“X+Y”项目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3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一、理论意义第11页
        二、现实意义第11-12页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第12-15页
        一、国际合作办学第12-13页
        二、国际学院“X+Y”项目第13-14页
        三、高校社会工作第14-15页
    第四节 研究回顾第15-23页
        一、关于国际合作办学的研究第15-16页
        二、关于国际学院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第16-17页
        三、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第17-19页
        四、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第19-23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第23-31页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框架第23-25页
        一、增能理论概述第23-24页
        二、增能的三个层面第24页
        三、增能的主要路径第24-25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5-28页
        一、研究思路第25页
        二、研究方法第25-28页
    第三节 研究对象第28-31页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第28-29页
        二、研究对象的简介第29-31页
第三章 研究过程分析第31-46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需求评估第31-34页
        一、外语学习压力大第32页
        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弱第32-33页
        三、对跨文化适应的担忧第33页
        四、留学焦虑第33-34页
    第二节 介入计划第34-40页
        一、介入方法第34页
        二、介入目标第34-35页
        三、介入具体方案第35-37页
        四、介入过程讨论第37-40页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效果评估第40-46页
        一、案主自评:压力有所缓解,信心有所增强第40-42页
        二、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积极的改善第42-43页
        三、辅导员发现:学生的纪律性增强、开始融入集体生活第43-44页
        四、社工观察: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强,焦虑缓解第44-46页
第四章 研究讨论第46-50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46页
    第二节 建议与思考第46-50页
        一、国际学院辅导员需要实现向“辅导员+社工”的角色转变第47页
        二、科学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国际学院学生管理第47-48页
        三、完善国际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建构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第54-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主题模型的网络舆情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社会工作介入残障儿童特殊教育工作的实务研究--以厦门A机构“我要上学”项目儿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