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2页 |
| Резюме | 第10-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 一、 对比语言学的历史发展 | 第14-16页 |
| 二、 本文的研究内容--俄汉语数量意义的表达形式和手段 | 第16-21页 |
| 三、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本文术语的意义 | 第22-26页 |
| 一、 数量范畴 | 第22-23页 |
| 二、 确定数量与不确定数量 | 第23-24页 |
| 三、 模糊数量 | 第24-25页 |
| 四、 物量和动量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俄汉语数量意义的表达形式和手段对比 | 第26-92页 |
| 一、 确定数量意义 | 第26-56页 |
| (一) 物量 | 第27-30页 |
| 1、 定量个体物量 | 第27-29页 |
| 2、 定量整体物量 | 第29页 |
| 3、 定量部分物量 | 第29-30页 |
| (二) 动量 | 第30-38页 |
| 1、 动作持续的时间量 | 第30-33页 |
| 2、 动作本身完成的程度和重复的次数 | 第33-37页 |
| 3、 动作所涉及的客体量 | 第37-38页 |
| (三) 确定数量意义的表达手段 | 第38-56页 |
| 1、 词汇表达手段 | 第38-45页 |
| (1) 数词 | 第38-41页 |
| (2) 副词 | 第41页 |
| (3) 形容词 | 第41-42页 |
| (4) 名词 | 第42-44页 |
| (5) 动词 | 第44-45页 |
| 2、 词组表达手段 | 第45-54页 |
| (1) [数词]+[量词]+名词 | 第45-51页 |
| (2) 带前置词的数量词词组 | 第51页 |
| (3) 人称代词+数词(或数名词组) | 第51-54页 |
| 3、 其它表达手段 | 第54-56页 |
| (1) 词序 | 第54-55页 |
| (2) 上下文 | 第55-56页 |
| 二、 不确定数量意义 | 第56-85页 |
| (一) 非定量物量 | 第57-64页 |
| 1、 非定量整体物量 | 第57-59页 |
| 2、 非定量群体物量 | 第59-63页 |
| 3、 “多量”与“少量”意义 | 第63-64页 |
| (二) 不确定动量 | 第64-72页 |
| 1、 动作持续的时间量 | 第64-65页 |
| 2、 动作的次数 | 第65-70页 |
| 3、 动作所涉及的客体量 | 第70-72页 |
| (三) 不确定数量意义的表达手段 | 第72-85页 |
| 1、 词汇手段 | 第72-74页 |
| (1) 数词 | 第72页 |
| (2) 名词 | 第72-73页 |
| (3) 副词 | 第73-74页 |
| (4) 动词 | 第74页 |
| 2、 词法手段 | 第74-79页 |
| (1) 数的形式 | 第74-76页 |
| (2) 格的形式 | 第76-79页 |
| 3、 句法手段 | 第79-85页 |
| (1) 词组 | 第79-80页 |
| (2) 不定人称句 | 第80-81页 |
| (3) 数量句型 | 第81-85页 |
| 三、 大约数量意义及其表达手段 | 第85-89页 |
| (一) 用倒装词序 | 第85-86页 |
| (二) 借助于其它词类(前置词、副词、副词比较级) | 第86-87页 |
| (三) 两个接近的数词合用 | 第87-89页 |
| 四、 定量数词的模糊数量意义 | 第89-92页 |
| 结语 | 第92-94页 |
| 注释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参考书目 | 第96-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