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器论文--电容器论文

新型中孔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双电层电容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电化学电容器的发展第12页
    1.3 电化学电容器的工作原理第12-14页
        1.3.1 双电层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第13-14页
        1.3.2 法拉第准电容器的工作原理第14页
    1.4 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分类第14-17页
        1.4.1 活性炭第15页
        1.4.2 活性炭纤维第15-16页
        1.4.3 炭气凝胶第16页
        1.4.4 碳纳米管第16-17页
    1.5 炭材料结构与其双电层电容器性能的关系第17-19页
        1.5.1 比表面积第17-18页
        1.5.2 孔径分布第18页
        1.5.3 表面官能团第18-19页
        1.5.4 炭材料物相结构第19页
    1.6 课题选择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片状堆积结构多孔炭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21-34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实验第21-23页
        2.2.1 片状堆积结构炭材料的制备第21-22页
        2.2.2 孔结构测试第22页
        2.2.3 表面形貌分析第22-23页
        2.2.4 物相结构分析第23页
    2.3 有序硅模板制备的片状堆积结构炭材料研究第23-30页
        2.3.1 外购硅模板制备片状堆积结构炭材料研究第23-28页
            2.3.1.1 SBA-15-7硅模板的形貌及孔结构分析第23-24页
            2.3.1.2 C-SBA-15-7炭材料的孔结构分析第24页
            2.3.1.3 C-SBA-15-7炭材料的形貌分析第24-25页
            2.3.1.4 C-SBA-15-7炭材料的物相结构分析第25-26页
            2.3.1.5 热处理温度对炭材料结构的影响第26-28页
        2.3.2 自制SBA-15硅模板制备片状堆积结构炭材料的研究第28-30页
            2.3.2.1 硅模板的孔结构分析第28-29页
            2.3.2.2 炭材料的孔结构分析第29页
            2.3.2.3 炭材料的形貌分析第29-30页
    2.4 无序介孔硅胶为模板制备片状堆积结构炭材料研究第30-33页
        2.4.1 硅模板的孔结构及形貌分析第30-31页
        2.4.2 制备的炭材料的孔结构及形貌分析第31-32页
        2.4.3 制备的炭材料的拉曼光谱分析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片状堆积结构炭材料双电层电容性能研究第34-43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实验第34-35页
        3.2.1 电化学测试体系第34页
            3.2.1.1 电极制作第34页
            3.2.1.2 隔膜与电解液第34页
            3.2.1.3 模拟电容器的组装第34页
        3.2.2 电化学测试第34-35页
    3.3 片状堆积结构炭材料水性电解液双电层电容性能研究第35-39页
        3.3.1 循环伏安测试第35-37页
        3.3.2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37-38页
        3.3.3 交流阻抗测试第38-39页
    3.4 片状堆积结构炭材料有机电解液双电层电容性能研究第39-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炭材料结构对其双电层电容性能的影响第43-52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实验第43-44页
        4.2.1 蔗糖前驱体炭电极材料的制备第43页
        4.2.2 炭材料表面处理第43-44页
        4.2.3 孔结构表征第44页
    4.3 常规多孔炭材料双电层电容性能研究第44-47页
    4.4 炭材料孔结构和物相结构对其双电层电容性能的影响第47-50页
    4.5 表面性质对炭材料双电层电容性能的影响第50-51页
    4.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75kwEMT用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主被动结合的CST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