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中段石湖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9-13页 |
1.2.1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 | 第9-10页 |
1.2.2 太行山构造-岩浆-成矿带 | 第10-11页 |
1.2.3 矿床地球化学 | 第11-12页 |
1.2.4 石湖金矿 | 第12-13页 |
1.2.5 存在问题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和工作量 | 第13-15页 |
1.5 研究成果及认识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2页 |
2.1 区域地质 | 第16-21页 |
2.1.1 地层 | 第16-20页 |
2.1.2 构造 | 第20页 |
2.1.3 岩浆岩 | 第20-21页 |
2.1.4 区域矿产 | 第21页 |
2.2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矿区岩浆岩地质特征及成因 | 第22-45页 |
3.1 岩相学及矿物学特征 | 第23-27页 |
3.1.1 麻棚岩体 | 第23-26页 |
3.1.2 闪长岩包体 | 第26-27页 |
3.1.3 脉岩 | 第27页 |
3.2 地球化学特征 | 第27-42页 |
3.2.1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3.2.2 测试结果 | 第28-34页 |
3.2.3 成岩年代 | 第34-42页 |
3.2.4 同位素 | 第42页 |
3.3 岩浆起源及成因 | 第42-45页 |
3.3.1 岩体形成年代 | 第42页 |
3.3.2 结晶分异与地壳混染 | 第42-43页 |
3.3.3 岩浆起源及成因 | 第43-44页 |
3.3.4 岩浆活动对金成矿作用的制约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45-57页 |
4.1 矿区地质 | 第45-47页 |
4.1.1 地层岩性组合 | 第45页 |
4.1.2 岩浆岩 | 第45页 |
4.1.3 构造 | 第45-47页 |
4.2 矿体地质特征 | 第47-53页 |
4.2.1 矿体形态特征 | 第48-49页 |
4.2.2 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 | 第49-53页 |
4.2.3 矿石类型 | 第53页 |
4.2.4 矿石矿物组合 | 第53页 |
4.3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划分 | 第53-55页 |
4.4 金的赋存状态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第57-71页 |
5.1 成矿流体 | 第57-63页 |
5.1.1 流体包裹体 | 第57-61页 |
5.1.2 C-H-O 同位素组成 | 第61-63页 |
5.2 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 第63-68页 |
5.2.1 S 同位素 | 第63-65页 |
5.2.2 Pb 同位素 | 第65-66页 |
5.2.3 近矿围岩含金性研究 | 第66-68页 |
5.3 矿床成矿时代制约 | 第68页 |
5.4 矿床成因 | 第68-71页 |
5.4.1 成矿物质来源 | 第68-69页 |
5.4.2 金的迁移与沉淀 | 第69页 |
5.4.3 成矿机理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发表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