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10-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0-35页 |
1. 紫外扫描确定波长 | 第20-21页 |
2. HPLC分析法-流动相的选择 | 第21-22页 |
3. 色谱柱的选择 | 第22-24页 |
4. 线性实验 | 第24-25页 |
5. 精密度 | 第25页 |
6. 最低检测限与定量限 | 第25-26页 |
7.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 第26页 |
8.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6-27页 |
9. 抗体的鉴别(western blotting法) | 第27-28页 |
10. 抗体的纯度检验 | 第28-29页 |
11. 抗体的分子量测定-质谱分析法 | 第29-30页 |
12. 抗体蛋白的含量测定(Lowry法和BCA法) | 第30-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第二章 靶向药物的制备 | 第35-42页 |
1. 偶联的化学反应原理 | 第35页 |
2. 碳二亚胺试剂的反应机理 | 第35-36页 |
3. 碳二亚胺试剂的种类与选择 | 第36页 |
4. PH对反应的影响 | 第36-37页 |
5. NHS,NHSS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37页 |
6. 探索DMAP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37-39页 |
7. 合成条件的优化-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8. 偶联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40页 |
9. 透析除盐,冷冻干燥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第三章 靶向药物的分析 | 第42-47页 |
1. 空白试验 | 第42页 |
2. 偶联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3. 偶联产物的鉴定及偶联率的测定 | 第43页 |
4. 偶联抗体的含量测定 | 第43-44页 |
5. 偶联反应对抗原抗体结合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药效学实验 | 第47-64页 |
1. 偶联药物IC50的测定 | 第47-48页 |
2. 建立前列腺癌皮下瘤动物模型 | 第48-50页 |
3. 靶向性的验证试验(定性)-体外预实验 | 第50-51页 |
4. 体内靶向性的验证 | 第51-54页 |
5. 药物的体内分布实验(定量) | 第54-56页 |
6. 靶向指数测定 | 第56-57页 |
7. 荷瘤裸鼠抑瘤实验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实验总结与展望 | 第64-67页 |
创新点 | 第64-65页 |
不足之处 | 第65-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文献综述1:抗肿瘤靶向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67-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文献综述2:抗体偶联主动靶向药物制剂 | 第7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在读期间主持的课题与荣誉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件:食蟹猴原位移植PC-3细胞建立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 | 第87-103页 |